设问的作用_历史设问

2009-08-02 名人故事 阅读:

            1、求异设问,变中求新。同一问题,可从不同侧面提出,提出的角度不同,效果往往就不一样。例如: 讲授“美国内战”一节时,可提问:“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美国内战有什么历史意义?”这类问题, 容易使学生感到厌烦,难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但是,若一反常规地发问:“为什么说美国内战的爆发是 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为什么说内战扫清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这个问题,学 生感到似懂、新鲜有趣,思维的波澜也就因之激起。这样,既使学生认识到了矛盾对立双方的斗争,提高了辩 证思维能力;又起到了增强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作用。

            2、浅处深问,静中得疑。教材中有些内容,学生似乎一看就懂,处于无疑的境地。若我们从浅处深问, 在无疑处激疑,则可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讲授“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一节时,学生对“国民政府的北伐” 这一内容似乎极易就掌握:既知道北伐的目的、对象;又清楚北伐的经过、结果。从现象上看,仿佛“无疑。 ”若及时设问:“南京政府的北伐在形式上是北伐战争的继续,但性质则完全不同,这如何理解?”“既然张 作霖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工具,为什么日军还要制造皇姑屯事件?”“皇姑屯事件和济南惨案的发生,说明 了什么问题?”学生虽一时答不上来,但可促其思维。笔者趁势对其引导,从而使他们排除了疑点,深化了知 识。

             3、故设障碍,诱导思维。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在提问时,可故意设置障碍。学生虽 不能及时回答,但可令其有所发现。例如:在讲授完“王安石变法”这一内容后,可如下设问:“王安石变法 失败了,但王安石被列宁誉为‘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这该如何理解?”“王安石变法以失败告终,而我 们已学过了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他们为什么能成功?”“通过学习了我国古代的几次著名的改革,对 我们今天的改革有何启示?”这样,学生的思维不断地发散、求异、既保持了思维的活力,又培养了思维的灵 活性。

             4、层层设问,步步深入。教学中有不少难点,需分步骤才能解答清楚。这时提问应由浅入深、环环相扣 、逐步引导,以期收到各个击破的效果。例如:围绕解放战争时期“民主运动高涨”这一史实,笔者提出了一 连串问题:①“造成国统区民主运动高涨包括哪些重大事件?其高潮是什么?”②“造成国统区民主运动高涨 的根本原因是什么?”③“你对‘高涨’两字的含义是怎样理解的?能用其他词,诸如‘爆发’、‘形成’等 来代替它吗?”④“为什么说国统区的民主运动,成为反对蒋介石统治的第二条战线?”这样,经四步设问, 加上教者的进一步点拨、引导,学生的思维步步深入,他们很快就得出有关结论,因而这教学难点也就迎刃而 解了。

设问的作用_历史设问

http://m.tlutl.com/xiezuosucai/16107/

推荐访问:中国历史故事 历史上第二个朝代 中国历史人物 历史朝代歌 历史 历史吧 历史小说 历史故事 历史朝代 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 清朝历史 高中历史 世界历史 日本历史 历史粉碎机 历史的天空 历史手抄报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 中华五千年历史故事 中国历史名人故事 中国历史年表 三国故事 中国历史故事视频 中国历史故事在线听 中国古代历史故事大全 中国历史未解之谜 中国历史人物故事 中国历史故事精选 历史的一些设问方式 历史主观题常用设问词 历史课堂巧设问 历史大题的设问 全国卷历史试题设问 历史课的设问技巧

名人故事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树立目标的故事_树立目标 激励斗志 下一篇:求异思维的例子|求异思维在教学过程中表现为积极的创新性和大胆的开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