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纪上册语文书人教版]语文六年级教案:螳螂捕蝉

2009-04-26 小学一年级作文 阅读: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有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明白吴王打消攻打楚国念头的原因。 2、能力目标:有感情朗读课文,会创造性地复述课文,能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表现课文内容、表达对课文的理解。 3、情意目标: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懂得劝说别人应讲究方式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有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既是文章的重点,也是文章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默写几组词语(分别是:①蝉 悠闲 自由自在;②螳螂 拱着身子举起前爪;③黄雀 伸长脖子 正要啄食;④侍奉吴王的少年 拿着弹弓瞄准;⑤正隐伏着祸患)全班分4组,每组依次默写一组,最后都奖励一组。(⑤) 2、自己批改;评价。 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吴王不听大臣们的劝告,固执地要求攻打楚国,而且下了死命令------“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这时候有个侍奉吴王的少年在王宫花园里给他讲了一件挺有意思的事。这位少年讲了怎样的一件挺有意思的事呢? 二、合作学文 (一)创说领悟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根据默写的词语和画面,试讲这件挺有意思的事。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2-12节,找出文中“螳螂捕蝉”的内容; 2、 试说故事,最好有创新; 3、 指名说故事。从“具体、生动”这一要求来评议。 (二)研读理解 1、听了这个故事,你们想到一个什么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少年通过这一挺有意思的事,要告诉吴王什么呢?请在文中找出直接说明的一句话。 (出示“蝉、螳螂、黄雀……祸患呢!”),指名读。提问:它们“眼前的利益”分别是什么?它们没想到的“隐伏着的祸患”又分别是什么呢?[课件:辨一辨]自读课文9、11小节故事部分,同桌讨论。 提问:你想对蝉、螳螂、黄雀说些什么? 过渡:吴王明白了少年要告诉他的道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呢? 2、“听了少年的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恍然大悟”是什么意思?他悟到了什么道理?(板书:恍然大悟 ) 如{生:吴王从这个故事一下子想到了自己要攻打楚国的事。他明白了自己就像那蝉和螳螂、黄雀一样,只顾眼前的利益,而没想到攻打楚国所隐伏的祸患。 师:(鼓励地)这里用逗号,请讲下去。 生:如果其他诸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 师:(接话)国破家亡啊!所以,吴王——(打消了攻楚的念头)板书:(打消念头) 生:吴王明白了大臣们的劝说是有道理的,心里一定很后悔,就自己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3、就这样一个固执的,怎么会由于少年的故事而改变想法呢?这是什么原因呢?看来我们还得研究一下当时的历史。出示《春秋列国图》。联系刚才螳螂捕蝉的故事,从这幅春秋形势图上,假如你是吴王,你从中明白了什么?会说些什么?(打消念头) 4、这些道理,是少年直接告诉吴王的吗?(不是,是吴王自己听了故事后自己悟到的。)少年讲这个故事的过程,实际也是在劝,不过,少年的劝与大臣们的劝有什么不同?从文章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或(少年的巧劝,“巧”在哪里?请读读课文,3—11小节。)相机指导朗读。先小组分角色自读:1人提示语,1人读吴王的话,1人少年的话,1人当评委;然后当众读,集体评议;最后再当众分角色读。

[六年纪上册语文书人教版]语文六年级教案:螳螂捕蝉

http://m.tlutl.com/xiaoxuezuowen/8130/

推荐访问:六年级语文螳螂捕蝉 六年级螳螂捕蝉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小学六语文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 北师大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2015六年级语文 苏版螳螂捕蝉教案 螳螂捕蝉第二课时教案 文言文螳螂捕蝉教案 幼儿园螳螂捕蝉教案 螳螂捕蝉教案及反思 螳螂捕蝉教案表格式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小学一年级作文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一年级数学上册练习题]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汉语拼音 下一篇:一年级数学上册练习题|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丑小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