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三语文目录|人教版必修三语文教案:《劝学》教案14

2009-06-23 小学二年级作文 阅读:




《劝学(节选)》(上)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懂得学习的重要性及学习的方法与态度。
2、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了解文言实词在演变过程中词义引申、扩大、转移、缩小四种现象,提高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作者从哪几个角度论述中心论点的?每组比喻包含什么意思?各组比喻之间在意义上有什么内在联系?
教学方法:
研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物质文明的进步。那么,获取知识的途径是什么?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学习。可以说,人的一生都处于不断的学习中,学习是人的一种本能。我们所要研究的,是如何把这种无意识的本能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大幅度地提高学习效率。这一点,古人已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两千多年前的荀子所作的《劝学》就精辟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是一篇鞭辟入里,脍炙人口的好文章。
二、作者介绍(结合注释①)。
荀子(约公元前313一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三、解题。
《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教师先在黑板上写一个“劝”字,问道: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学生往往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劝告”。教师趁此在“劝”字后加上一个“学”,再问:“劝”是什么意思?学生才会领悟:原来它还有“劝勉”的意思。这在心理学上叫做给学生建立“注意中心”。接着就讲:“劝”是形声字,凡是用“力”作声旁的字,多数有给人们勉励的意思,如“励”、“努”等。这是“劝”的本义,而在现代汉语中,“劝”,解释为“劝阻”,词义已经转移了。从“劝”字入手,在比较古今词义不同的同时,明确“劝”在此处应是“劝勉”的意思,与现代汉语“劝阻”语义不同。“劝”是手段,“学”是目的,明确本文主旨是劝勉人们学习。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人教版必修三语文目录|人教版必修三语文教案:《劝学》教案14

http://m.tlutl.com/xiaoxuezuowen/12823/

推荐访问:高中语文必修五《边城》课件 木兰诗教案2课时 初中语文课文《春》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原文 初中语文课文原文 二年级上册语文书课文朗读 九年级语文课文朗读 二年级语文课文朗读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 语文必修五边城ppt 高中语文必修五边城原文 语文必修五边城赏析 语文必修五边城教案 高中课文边城节选赏析 高中语文边城内容概括 必修五边城课文原文 高中必修5边城课文解析 边城高中课本节选部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高中语文边城赏析 语文必修五边城的概括 边城高中课文节选解析 边城课文

小学二年级作文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人教版必修三语文目录】人教版必修三语文教案:《寡人之于国也》教案(网友来稿) 下一篇:【人教版必修三语文目录】人教版必修三语文教案:《劝学》教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