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汇编_高考语文诗歌鉴赏 试题精选汇编2

2010-10-08 高考作文指导 阅读:

1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1)首联“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描绘了一个别筵将尽,朋友分手在即的场景,句中的“吐”字写出了友人怎样的神情?(2分)

    (2)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一联的表达效果。(4分)

    答:

    (1)友人相对无言,只是凝视着银青烟。

    (2)精于练字,巧用衬托。“隐”字写出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没”字写出了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衬托出时光催人离别,难舍难分的心绪。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苏武庙   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芒然。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①,去时冠剑是丁年②。茂陵不见封侯印③,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①甲帐:《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非甲帐”意指汉武帝已死。②丁年,壮年。③茂陵:汉武帝的陵墓;封侯: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他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

    这是一首吊古诗,是诗人瞻仰苏武庙时所写。诗人见到了些什么?想到了些什么?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

    答:诗人见到了苏武庙的古祠高树。先是想到了苏武“魂销汉使前”的故事,想象当年苏武骤然见汉使的情景,将其羁留匈奴十九年的种种难以言状的情感,尽写入“消魂”二字。颔联继而追思苏武当年,用工整的句子绘成了两幅画面:一是望雁思归图,二是荒塞牧归图,概写了苏武幽禁在异域的漫长岁月。颈联想到苏武归来,宫殿楼台已非,人亦早已衰老。尾联遥想苏武归来后哭悼武帝。本诗“见”是发端,而后全是想象,追思历史。抒发了对苏武的崇敬之情和世事变迁的怅惘之情。


13、阅读下边一首唐诗,完成(1)-(2)题。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檞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征铎(duò):装在车马上的铃。檞(jiě),又读(xiè),树名。枳:树名,又称臭橘、枸橘,开白花。杜陵:古县名,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回塘:回环曲折的池塘。

    (1)前人评论“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联为“意象具足,始为难得”。请结合全诗对此加以分析。

    (2)“枳花明驿墙”一句中的“明”用得很妙,请说出妙在何处。

    答:

    (1)①这两句诗用十个名词构成,每字一个物象,合起来有无穷意蕴。②这十个名词所表现的都是具有特征性景物,都表现出“早行”之“早”;写早行的情景,绘声绘色,如在目前。(“鸡声茅店月”,写旅人在茅店中闻鸡鸣而起身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装出门赶路;“人迹板桥霜”,原以为自己“早行”,谁知板桥上所积之霜上已有人的足迹——更有早行人)      

    (2)“明”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为“照亮”之意。枳树白花照亮驿墙,衬托出拂晓前的暗,突出了行之“早”。


14、阅读下面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


送人归东           温庭筠

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何当重见日,尊酒慰离颜。

   [注]首联“戍”字,名词,堡楼。颔联“汉阳渡”系长江渡口(旧址属今武汉市),由此向西北千里,南岸有“郢门山”。

   清朝有位文学批评家称这首诗的首联“起调最高”;其意思是,起笔便显露了不凡的格调。请参考这一评价,写出你对首联(“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的理解和评价。

   答案举例:送友人东归,但见荒废的古堡,凋零的黄叶。这本是充满别愁离绪的场景。殊料,友人心志高远,既不悲秋也不伤离别,于是诗人便以“浩然离故关”奏响了昂扬的主旋律。起笔写深秋送别,却意气洋洋,确实格调不凡,正所谓“起调最高”。


15、阅读下面的词,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


昭君怨       郑域

道是春来花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这首词上阕吟诵的具体是什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2)这首词下阕 ,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什么思想?

答:

     (1)梅。两个“道是”句写花开的季节在冬春之际,花色如雪,香气高雅不同一般,花枝旁逸,花栽种在农家院内。

     (2) 用对比的手法。明写梅花不择环境“一般开”,暗赞贫贱不移、富贵不淫的高洁品格。

 

16、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文章来源于 www.99ZuoWen.Com]


落日怅望          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1)本诗以“落日怅望”为题,从全诗内容看,作者惆怅的原因是什么?(2分)

    (2)请从语言、表达技巧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写一段50字左右的鉴赏文字。(4分)

答:(1)A客中久滞、思乡情切,可从颔联得到答案;B年华渐老、感时伤逝,可从尾联得到答案。(2分,每点1分)

   (2)角度举例:

    A、作者见景生情,由“孤云”“归鸟”疾速飞去,想到自己的久滞不归;由夕阳落山,想到自己年华老去。联想自然,抒情真切感人。

    B、对比,云、鸟行去之快于自己留滞之久形成对比,表达对家乡的深深的思念。

    C、比兴,首联、颈联既兴且比,“孤云”“归鸟”既引起乡情,又是自比;由夕阳引出年老,又是以夕阳自喻。表现了自己离家的孤寂与老去的伤感。

    D、炼字潜词形象传神,“孤云”“归鸟”“微阳”“秋山”营造了秋日傍晚的萧瑟与清冷,寄托着作者的伤感之情。“烧”字的使用,是静中有动;“远”字又写出了意境的空阔,增强了对孤寂之情的表现。

    E、“不敢照”的心理描写,明抑暗扬。照了才愁,是原本无愁;不照已知,表明愁思深重。

    F、情景分写,层次鲜明。一、三句景,二、四句情,相间写来,诗情就被分成两步递进:先是落日时云去鸟飞的景象勾起乡“念”,继而是夕阳下山回光返照的情景唤起迟暮之“惊”。有曲达其意之妙。

    (角度选对2分,结合诗句分析到位2分)


17、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 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的“狂”字在整首词中有何作用?(3分)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勾勒出了怎样的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态?(3分)

    答:

    (1)“狂”字是总起,且贯穿全篇。上片写出猎神情举止之“狂”;下片由实而虚写由打猎激发的壮志豪情(即“狂”)。

     (2)勾勒出了挽弓劲射、英武豪迈的英雄形象,表达了作者希望带兵征讨西夏,为国立功的心志。


18、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蝶 恋 花          苏 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1)在词史上,苏轼是豪放派的代表作家,但在这首词中,作者把两种风格融合在一起。请你结合此词上阕的内容作简要的赏析。(4分)

    (2)作者平时所说"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答谢民师书》)。请你结合此词下阕的内容分析作者采用何种表达技巧体现这一艺术特色的。(2分)

    答:(1)此词的上阕用旷达之语写暮春景色和伤春情绪。(2分)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既写了衰亡,也写了新生,反映了自然界的新陈代谢,给人几分悲凉之感;二三两句把视线移向广阔的空间,心情自然舒畅;四五句先一跌,后一扬,絮飞花落令人伤感,但结句又是何等的旷达。(2分,意思相近即可)(2)词的下阕运用"顶真格"使词意一气呵成。(1分)一二句的"墙外"与三四句的"笑"首尾相连。(1分)


19、阅读下边一首诗,完成(1)—(2)题。


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色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诗人为什么见“东栏一株雪”而“惆怅”?请联系全诗作简要分析。

   (2)有人认为“梨花淡白”与“一株雪”相重复,主张将“梨花淡白”改为“桃花烂熳”。你对这一主张有什么看法?

    答:

    (1)诗人见梨花而“惆怅”是因为他感到春光易逝,人生短促。(梨花盛开、柳色深青远是春末夏初之景,已暗含伤春之感;“人生看得几清明”便是直接感叹人生短促)

    (2)不能改为“桃光烂熳”,因为“梨花淡白”是紧扣诗题写景,如果改为“桃花烂熳”本诗就变成写桃花了。“花满城”也就成了“桃花满城”了。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汇编_高考语文诗歌鉴赏 试题精选汇编2

http://m.tlutl.com/xiezuozhidao/51320/

推荐访问:2016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汇编 高考诗歌鉴赏汇编 高考诗歌鉴赏题汇编 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编 2012高考诗歌鉴赏汇编 2011高考诗歌鉴赏汇编 2017高考诗歌鉴赏汇编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 2016高考诗歌鉴赏汇编 2015高考诗歌鉴赏汇编 2014高考诗歌鉴赏汇编 2013高考诗歌鉴赏汇编 诗歌鉴赏专题汇编2 诗歌鉴赏专题汇编 2018高考诗歌鉴赏汇编 2018高考诗歌鉴赏题 2018高考语文古诗鉴赏 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高考作文指导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汇编_高考语文诗歌鉴赏 试题精选汇编5 下一篇:【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汇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 试题精选汇编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