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农武装割据的中心内容|工农武装割据和长征教学设计 ,教案

2010-06-29 历史典故 阅读: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工农武装割据和长征教学设计》文章由<免费99作文网>收集。

“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Ⅰ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1.大纲分析

1927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创建工农红军。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为中国革命指明了由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经济建设,开展游击战争,建立中华苏维埃政权,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四次反革命“围剿”。(2002版)

1927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南昌起义,接着,召开“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随后,发动了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创建工农红军,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为中国革命指明了由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经济建设,开展游击战争,建立中华苏维埃政权,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四次反革命“围剿”。(2000版)

分析

(1)两个版本的大纲差异主要体现在2002版删除了对“八七”会议的叙述;2002版的叙述相对前一个版本更简洁一些,在逻辑上亦修正了一个错误(2000版对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交代发生了重叠现象)。即便如此,两个版本的大纲似仍存在如下两个瑕疵:A、时间交代上的不严谨,仅有一个提示时间——1927年;B、“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经济建设,开展游击战争”似可以改为“中国共产党转入农村”,更为干净利落。

(2)现行教科书并不是按照大纲的要求介绍三次武装起义,而是略去了广州起义;同样,教科书在这一节仅介绍了三次反“围剿”,将第四次反“围剿”并入第四节。教科书这种“脱离大纲”的行为,比较少见。

(3)总的说来,两个大纲都包含了三个元素:事件(三次起义等)、道路(农村包围城市)、理论(工农武装割据),如何妥善处理好这三个元素的关系,是一个需要认真面对的课题。

2.课程标准分析

《“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在课标中基本没有相对应的节目,故而,将分散在初中版课标和高中版课标的相关历史内容联系起来分析。

(1) 初中版:

A、中国近代史总序的交代:

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国共产党为反抗国民党统治,进行工农武装革命,开始了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

工农武装割据的中心内容|工农武装割据和长征教学设计 ,教案

http://m.tlutl.com/xiezuosucai/43096/

推荐访问: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红军为什么长征 西安事变教案 善用法律教案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 第16课三国鼎立教案 预防犯罪教案 全民族抗战的开始教案 工农武装割据教学设计 红军武装割据代表人 工农武装割据与红军长征教案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案 工农武装割据和红军长征 工农武装割据与红军长征 工农武装割据 教学设计教案 秋收起义 土地革命 军事理论课答案 工农武装割据名词解释 工农武装割据提出时间 工农武装割据时间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工农武装割据的内涵

历史典故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林则徐禁烟电影】电影课《林则徐》教学设计 ,教案 下一篇:[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体现]让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得更充分──以《辛亥革命》教学为例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