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纪上册语文书人教版]语文六年级教案:《将相和》教案

2009-04-26 小学一年级作文 阅读:

教学目标: 1、了解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顾大局识大体的品质,以及廉颇勇于改过的品德,懂得国家利益、集体利益高于一切的道理。 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五个成语的意思。 3、认识过渡句与过渡段,初步了解它们的作用。 4、进一步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行为理解课文,概括人物特点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认识过渡句与过渡段,初步了解它们的作用。 进一步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行为理解课文,概括人物特点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揭题,简介背景。 1、提题《将相和》,齐读课题,正音。 2、简介背景: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当时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国家并存。秦国最强大,要统一中国,不断向其它六国进攻。赵国紧邻秦国,是一个比较弱的国家,常受到秦国的侵略。 3、从题目中你能知道些什么?(将与相本来是不和的,后来又和好了。)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 小组读课文,解决生字词语问题。 A、生字(字形):璧 蔺 颇 荆 (字音):怯 将 相 B、理解词语意思:无价之宝 绝口不提 理直气壮 完璧归赵 攻无不克 战无不胜 负荆请罪 同心协力 2、思考:将与相(廉颇与蔺相如)是因为什么而不和的?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自由读课文,说说廉颇与蔺相如因为什么而不和?(蔺相如完璧归赵,又在渑池之会有出色表现,廉颇心存嫉妒,所以两人不和。) 2、本文讲了哪几个小故事?找出每个故事的起止,并用小标题概括每个故事。 3、找到故事之间的过渡句,说说它们的作用。 4、利用过渡句和过渡段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每一段的段落大意。 四、学习“完璧归赵” 1、课文有一句话直接写出了廉颇的心存不满,快速默读课文,用横线划出这句话。 2、交流:“……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思考:蔺相如是不是仅靠一张嘴呢?我们先从第一个故事中去找答案。 3、自由阅读第一个故事,你觉得蔺相如成为上大夫靠的是什么?并找出能支持你观点的有力的证据。 靠胆识过人: A、秦国最强,常常进攻别的国家。 B、赵王和大臣们……只好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C、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 靠聪明机智: A、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点给你看。 B、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 …… 靠洞察人心: A、蔺相如看到这种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 B、秦王怕撞碎了璧,连忙把他劝住…… …… 4、讨论:蔺相如会撞碎和氏璧吗? 5、你觉得蔺相如是怎样一个人? 五、学习“渑池之会”。 1、蔺相如这种机智勇敢、不畏强暴能洞察人心的品质同样体现在另一个故事中。 2、读第二个故事,说说这个故事讲了什么? 3、小组讨论:渑池之会上,你觉得赵王和秦王究竟谁胜谁负?请说明尽量多的理由并作记录,准备交流。 4、分述理由,更深地体会蔺相如的性格特点。 A、赵王为秦王鼓了瑟,秦王也为赵王击缶,但秦国是大国、强国,赵国是小国、弱国,因此可以说赵王胜了秦王。 B、赵王鼓瑟是秦王让他做的,而秦王击缶是赵王的手下蔺相如让他做的。 C、赵王鼓的瑟声音优雅动听,让人悦耳,而秦王击的缶声音像高破罐子一样,比较刺耳。 D、秦王是在十分难堪的情况下才击的缶。 …… 5、说说你对蔺相如人物的理解。 六、学习“负荆请罪”。 1、廉颇为什么会向蔺相如负荆请罪? 2、“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地位,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是不应该。” 3、从这一段中,我们又能体会出蔺相如的另一个品质——国家利益为重,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 4、你觉得廉颇是怎么样一个人? 七、小结 1、 过渡句、段的作用。 2、从人物的言行中体会人物的品质特征。 3、说说课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八、作业。

[六年纪上册语文书人教版]语文六年级教案:《将相和》教案

http://m.tlutl.com/xiaoxuezuowen/8112/

推荐访问:五年级语文将相和教案 五年级将相和教案 五年级下册将相和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语文六年级教案 语文六年级教案将相和 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 六年级语文课文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 六年级语文下册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 语文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目录 六年级语文下册苏教版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 小学六年级英语 小学六年级语文知识点 六年级上册将相和教案 六年级数学下册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文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 小学六年级语文试卷 小学六年级语文古诗 六年级语文上册 小学六年级语文苏教版 六年级语文

小学一年级作文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六年纪上册语文书人教版_语文六年级教案:《最大的麦穗》 下一篇:六年纪上册语文书人教版_语文六年级教案:将相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