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四】人教版必修四走近李清照教案,苏教版高二走近李清照教学设计

2010-10-23 小学二年级作文 阅读:

人教版必修四走近李清照(苏教版高二选修) 【内容】:


 

【活动依据】苏教版选修文本《唐诗宋词选读》中“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李清照的《如梦令》《醉花阴》
【活动设想】新课标要求语文选修课程致力于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为学生提供语文素养拓展和提升的空间。采取小组协作式研究性学习,可以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选择性,拓展语文学习的信息空间。教师可以将所要学习的内容分成多个学习主题,各学习小组自行选择主题,由小组同学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信息搜集、学习整理、讨论归纳等学习任务,在小组学习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在全班汇报、交流、展示。
【活动目标】1.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李清照的个人经历及词的特征。
2.通过分析李清照的词了解鉴赏词的角度、方法。
【课时安排】课外活动一周,课内活动一课时。
【活动重点】【活动难点】通过李清照的生平及词了解她柔中带刚的性格。
【课外活动】
①学生课前自学(一周):要求学生使用工具书和参考资料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及阅读她的作品,让学生对李的词风有个初步了解。教师负责推荐基本阅读参考资料。
②组织李清照的生平介绍及其作品《如梦令》《醉花阴》研究小组,学生自愿组合(一般4—6人),讨论组内分工,推举主持人,共同拟订发言提纲。课后各小组共同为发言人准备资料,并制作配音朗读录音和幻灯片。


【课内活动】用一节课时间进行讨论与交流。每个研究小组分别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要求:每组主持、重点发言、补充说明和朗读等要分别由不同学生担任。所有同学都应积极参与讨论。教师参与讨论,并适时点拨。

【课内活动过程】
(一) 教师导入
(教室里轻声播放着典雅的古琴曲,讲台的大屏幕展示一幅灰蓝色调的“天地沙鸥”图。)
师:上次,我在班上提到李清照,许多同学都对她还不太了解,经过这一周的研究,大家与她走得更近一些了吧?
生:(有的点头,有的回答) 
 师:大家是怎样走近她的呢?
 生:(七嘴八舌)看书、去图书馆、读她的诗词、上网查资料……
 师:看来,尽管相隔九百多年,大家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走近她,读懂她,让她成为你交心的朋友。  
生:(有的点头)
 师:今天,我们就以“走近李清照”为题(屏幕画面上出现“走近李清照”字样),把同学们这段时间的研究成果拿出来互相交流交流,好吗?
(二)教学过程
师:这段时间,我一共收到各个研究小组的同学们提交的8份报告,还有同学们自己制作的12个电脑课件。我相信,关于李清照这位旷世才女的其人其文,大家一定有许多话想说,所以,今天,我把讲台给你们让出来。让你们成为课堂的主人。(走下讲台)
 师:首先请第一小组的中心发言人发言。
   吴嘉慧:(走上讲台)大家好!我们小组经过多方的收集和查询,已经掌握了许多关于李清照的第一手材料。
  生:(笑)
  吴嘉慧:我们发现,李清照的确是一位了不起的才女。(屏幕显示李清照像)这就是李清照,她生于1084年,山东济南人,号易安居士,是宋朝著名的女词人,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她出身书香门第,18岁嫁给太学生赵明诚,婚后生活典雅美满,有“赌书泼茶”的佳话流传后世。赵明诚出仕后经常外出,清照就把这些离愁别绪化为优美的词句,这也是她早期作品的主旋律:多描写闺情相思,反映对爱情的追求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后来,金兵入侵中原,靖康之变后,她被迫流寓南方,1129年,明诚病死,清照孤身漂泊,最终在杭州度过残年。孤苦的生活,也使她的后期作品风格有所变化:词情黯然、沉哀入骨,多描写国破家亡的离乱生活。
   李清照的作品集叫《漱玉词》,后世对李清照的文学成就评价很高,(屏幕显示后世对李清照的评价语句。)沈去矜曾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四库提要》中也写到:“清照以一妇人,而词格乃抗轶周柳,虽篇帙无多,故不得不宝而存之,为词家一大宗矣。”还有《白雨斋词话》、《碧鸡漫志》等文化评论作品中,都对李清照的词赞赏有加。
   我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下)
   生:(鼓掌)
师:我们更要谢谢吴嘉慧,她不仅从生活经历、作品风格各方面概括地介绍了李清照,更用后人对她的评价证明了她出众的才华,很好!还有没有同学要补充?
吴颖颉:我想补充一点,李清照大概在五十多岁时,嫁给了一个叫张汝舟的人,但这个张汝舟是个人面兽心的家伙。后来,李清照为了和他离婚,不惜对簿公堂。我想,从这件事上,也能看出李清照的性格是柔中有刚的。
   师:不错,李清照晚年的确有过一次不幸的婚姻,吴颖颉的补充让我们看到了李清照性格的另一个侧面,也更能唤起我们对其晚年不幸遭遇的同情。
   下面,请第二小组的中心发言人向大家展示你们的研究成果。大家欢迎!
吴迪: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朗读)我们组对这首词作了深入地研究。现向大家汇报展示。
本篇是李清照早期的词作之一。词中充分体现出作者对自然、对春天的热爱。它写的是春夜里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词人预感到庭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茂,花事凋零了。因此,翌日清晨她急切地向“卷帘人”询问室外的变化,粗心的“卷帘人”却答之以“海棠依旧”。对此,词人禁不住连用两个“知否”与一个“应是”来纠正其观察的粗疏与回答的错误。“绿肥红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 
词的写法别致,侧重于从听觉方面来塑造形象并构成意境。作者不是平铺直叙地去描写百花凋残的暮春景象,而是立足清晨醒后,从“昨夜”写起,通过“雨疏风骤”,从听觉上展开联想,然后转化为视觉形象:“绿肥红瘦”。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 其次,通过问答进行感情上的对比烘托。这种写法,不仅语言精炼生动,结构也由此显得分外紧凑,使读者有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真切感。人物的身份、性格、教养以及感情上的细微差别也都历历在目,词也由此而显得生动活泼。“却道”一句,写出了“卷帘人”观察上的粗疏与感情上的淡漠,它恰好衬托出作者体察的细腻与情思的深婉。没有这种细腻的体察与深婉的情思,是不可能写出好作品来的。 
再次,成功地使用拟人化的手法。词中把本来用以形容人的“肥”、“瘦”二字,借来用以形容绿叶的繁茂与红花的稀少,暗示出春天的逐渐消失。这首词很短,总共不过三十三字,但它却能通过生活中一个极其普通的细节,反映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用语平白浅近,意境含蓄深厚,具有“弦外音,味外味”。清黄了翁在《蓼园词选》中说:“一问极有情,答以‘依旧’,答得极淡,跌出‘知否’二句来。而‘绿肥红瘦’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人物的对话写得新颖活泼,写法上纯用白描,体现出李清照婉约清新的词风。
师:能对这首词从内容到手法研究这么深,看样子合作的功力不小啊!还有补充的吗?
刘可欣(举手站起) “谁是卷帘人?“ 红花为何瘦?我觉得有其他见解。词中所写悉为闺房昵语,绝对不许第三人介入。清晨,这位少妇还倦卧未起,便开口问正在卷帘的丈夫,外面的春光怎么样了?答语是海棠依旧盛开,并未被风雨摧损。这里表面上是惜春,实则是怜人。丈夫对妻子说“海棠依旧”者 ,正隐喻妻子容颜依然姣好,是温存体贴之辞。但妻子却说,不见得吧,她该是“绿肥红瘦”,叶茂花残,只怕青春即将消逝了。“知否”叠句,正写少妇自家心事不为丈夫所知。全词虽亦写实 ,隐兼比兴。
师:能有这番见解,真不简单。请第三小组的中心发言人向大家展示你们的研究成果。              
 凌菲:深情朗诵《醉花阴》。(屏幕显示《醉花阴》全词及画面,音乐起)薄雾浓云……(略)
   生:(鼓掌)
   师:大家评评,她朗诵得如何?
  昌盛:我认为她朗诵得非常好,特别是配乐,很舒缓,有一种淡淡的悲伤的感觉,但又不是特别悲伤。
   师:为什么不要特别悲伤呢?
 昌盛 :因为,她只是思念丈夫,她的丈夫又还没死。
     师:是不是应该说,现在的李清照还没有遭受到国破家亡的痛苦,她的悲伤还达不到那么深的程度?
昌盛:是。
   师:说得不错,还有同学要发表意见吗?
张茜:凌菲的抑扬顿挫处理得很好,她把“莫道不消魂”一句扬上去,“人比黄花瘦”再降下来,又慢下来,让人觉得……嗯……
   师:“莫道不消魂”是对谁说的?
  徐晶:对……她的丈夫,也是对读者说的。
师:对,很好。那么,把这一句扬上去的目的是……
郭洪兴:增加说服力。
   师:太好了!最后一句为什么又要弱下来呢?
张茜:因为,整首词的感情是很忧伤的,这样就突出了这种感情。
   师:对,你不但理解了李清照,也理解了凌菲。
凌菲:据说李清照将这首词寄给在外做官的丈夫赵明诚后,赵明诚赞赏不已,自愧写词不知妻子,却又想要胜过她,于是杜门谢客,苦思冥想,三日三夜,作词五十首,并将李清照的这首词夹杂其中,请友人陆德夫评论。陆德夫细加玩味后说:“只三句绝佳。”赵明诚问哪三句,陆德夫说:“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是本词的最后三句。请结合全篇,说说李清照这三句神来之笔的佳妙之处。
请一生回答
明确:1.扣住词眼进行分析。这三句中“瘦”字是词眼。(1)“瘦”字和首句的“愁”相呼应。因为有刻骨的离愁,所以衣带渐宽,腰肢瘦损;(2)运用比喻,描写出鲜明的人物形象;(3)末了一个“瘦”字,归结全篇的情意,上面种种景物描写,都是表达这点精神,因而它确实称得上是“词眼”。
2.扣住本词的意境氛围来分析句子。“莫道不消魂”是针对“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来说的。“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为“人比黄花瘦”提供了意境氛围,与全诗的整体形象结合十分紧凑,并且“帘卷西风”,更直接为“人似黄花瘦”作环境上的渲染,而秦观《如梦令》中的“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只是简单类比,没有多少深厚的意境。
小结:扣住字(词眼)来进行分析重点句,再通过分析重点句来理解整篇,分析诗词还需要分析它的一些手法(写作手法、修辞手法等)。




     师:这三句是传诵千古的名句,来,全班同学一起充满感情的读一遍。
   生齐声朗读。 
     第四组组长吴玥:(抢着站起)我是我们组推举出来的主持人,能够组织大家学习李清照的词,这是多么荣幸啊。我一定要使出浑身解数。我们组把李清照和赵明诚的故事编成了一个小剧本,如果说韩朝对话令人欢欣鼓舞,巴以对话令人翘首企盼,那么接下来的一段生死对话更是令人肝肠寸断。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用心想象:
   (教师点击画面,配《江河水》曲子)
《李清照与赵明诚梦中相遇》小剧本
小组分工 组长苍欣 编剧 苍欣 沙蕊  演员(朱文慧饰李清照
吴迪饰赵明诚)   叙述人 凌菲
(李清照轻轻地伏案而睡……)
赵明诚(走近,轻轻唤醒李清照):“娘子——”
李清照(双眼葱茏地,拭眼):“明诚,是你吗?
赵明诚(步履轻盈地上前轻拊李清照的胳膊):“清照,是我。”
李清照:“是……”
赵明城(打断她的话):“还记得我们以前的生活吗?做太学生的我往往一个月只能回家两次,以后做官也常自己独自外出,娘子受苦了……”
李清照:“夫君何出此言?回想我们的生活,那真是一段段美好的回忆……”
(随即明诚轻搂住清照坐于床沿)
赵明城:“是啊,记得刚出仕时,我就对你说过:“宁愿饭蔬衣简,亦当穷遇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
李清照:“你酷好金石,对于彝器、书帖、字画,每每刻意搜求。而你我夫妇二人便共同校勘、鉴赏、整集签题,指摘暇疵……”
赵明诚: “嗯,还有,我就喜欢你那些‘惊起一滩鸥鸳’,‘夹衫乍著心情好’,‘梨花犹谢恐难禁’一类句子,仿佛不经意为之,可是我苦苦寻思,却总也想不到,道不出。若刻意斧凿,反倒弄巧成拙。”
李清照:“我幼年弄笔之初,常听父亲说:‘文不可苟作,诚不著焉,则不能工。且晋人能文者多矣,至刘怜《酒德颂》,陶渊明《归去来辞》,字字如肝肺出,遂高步晋人之上,其诚著也。’古人云:言为心声。乐府诗词并著,讲究词随意发,情景交融。或吟或唱,均可使人心动情随。若刻意雕琢,工求纤丽,就味同嚼蜡了。你只是不善依曲填词啊。还记得吗?闲暇之时,你我二人廊下对弈,你棋艺不高,十有八九要输。看到你被罚填词时的样子,真的好狼狈……”
(二人相视而笑)
赵明诚:“但是,每当我看到你那兴高采烈的神情和满怀期待的眼光,我总不忍心扫了娘子的兴致,总是强迫自己填词以取悦于你啊。”
赵明诚:“还记得光阴荏苒,在一个秋风萧瑟,桂子飘香的时节,我得到友人刘跋的书信,约我到泰山访古,你无法随我一起去泰山,就帮我打点行囊,备下菜食,为我饯行,席上你在一幅锦帕上写下了为我送别的那阕《一剪梅》……”
李清照(低头,看交叉的双手):“嗯,“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占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赵明诚(看着妻子):“我读了此词,就把登泰山、访古碑的心思,减去一半;人虽离家愈来愈远,心却愈来愈近,身还未到泰山,心却早已在计算归期了。”
赵明城:“还记得那是建炎三年,我被朝廷罢去江宁太守的职务,我两人乘船决定到洪州暂住,一路行来,我们谈论的都是国家兴亡。
李清照(起身):“皇皇华夏,自古不乏英雄豪杰。就说我们大宋吧,这几年,出了多少忠肝义胆之士!李纲李枢相以文臣而兼武事,受命于危难之际;宗泽宗留守以孤军扼守危城、弥留之际高呼渡河;就拿那位年轻的太学生陈东来说,以书生而赴国难,几次伏阙上书,终至被朝廷斩首。丹心碧血,浩气长存。”
赵明诚(起身):“古代蜀国望帝禅位出奔,还日夜思念故国,化为啼血的子规。如今,二帝蒙尘,神州板荡,又有谁思念我们这风雨飘摇的故国呢?”
李清照:“当时,我指着北岸向西的一道水流对你说:“那就是霸王自刎的乌江啊!你刚才说得好,望帝怀念故国,化作子规,啼血哀呜,就是那漫山遍野的杜鹃,也变作了他的满腔碧血!楚霸王逐鹿败北,无颜见江东父老,宁肯一死以谢天下。这比起那弃天下百姓于不顾,苟且偷生,偏安一隅的人,要有气节的多!”(言罢,李清照禁不住击打桌沿):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李清照再回过头,发现身后的赵明城已渐渐退去……她跑过去,想抓住他,却……):“明诚——明诚——”
师:从找资料到编剧到找演员到排练再到演出,真不易啊!谢谢这组同学精彩的表演。
师: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交流一下,经过这段时间的研究和这节课的学习,你心中的李清照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另外,如果用一个比喻句来形容她,你会把她比喻成什么?
     张茜:我认为李清照是一位令人敬佩的才女,无论从她的作品还是她的生平来看,她都是一个杰出的女性。特别是她在离开故乡,丈夫病死后,还能在创作上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写了那么多好诗好词,说明她没有向命运屈服,而是勇敢的抗争,我最敬佩她这一点。所以,我把她比喻成一枝开放在严冬的红梅。
张星星:我觉得李清照的可贵之处还在于,她身为“贵家子弟”——她父亲是礼部员外郎,她丈夫的父亲还做过宰相,可她并没有一点那些纨绔子弟的不良习气,而是致力于文学创作和金石收集。所以,我把她比喻成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
   朱文慧:我觉得比喻成花太普通了,比喻成菊花也可以啊。我觉得李清照更象一只天鹅。
(三)小结
师:今天非常高兴,老师没有过多的指导,同学们自己研究,自己体会和感悟,竟然有如此高水平的发言,可以说,你们已经用自己的方式走近了李清照的心灵深处。这样的学习方式也有效的拓展了大家的视野,大家已经学会了如何在研究中思考,在学习中领悟。学语文不仅仅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在美好的文学世界中汲取精华,充实精神,体验更丰富的人生,我们目的也就在这里。
(四) 课后作业:每个学生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就宋词某家某篇或点评议论,或抒发感想。体裁不限,命题自由。一周内完成,在班内张贴交流。
(最后花一课时对李清照、苏轼、辛弃疾进行总结讨论,梳理宋词发展的脉络。由教师主持)
【教后反思】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互助合作的精神。在交流活动中,为了展示本小组的学习成果,大家分工合作,发挥各自的特长,有承担电子文稿的演示的,有负责文字加工的,有负责进行演讲的,各司其职,积极投入。特别可喜的是小组合作学习增加了学习内容的开放性,小组交流的信息和容量远远超过了教师预设的框框,教师明显感到学生创造的灵性。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四】人教版必修四走近李清照教案,苏教版高二走近李清照教学设计

http://m.tlutl.com/xiaoxuezuowen/52565/

推荐访问:九年级下语文乡愁课件 七年级上册语文散文诗二首教案 七年级语文观沧海ppt 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教案 初中历史朗读 初中课本散文 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 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乡愁 九年级语文上乡愁原文 乡愁余光中 乡愁知识点 九年级语文乡愁诗全解 九年级语文下册课本 乡愁课文 九年级乡愁 九年级语文古诗乡愁 九下语文乡愁主旨 九年级下册语文书乡愁 乡愁全解 九年级语文乡愁用背吗 初中语文乡愁原文 九年级第一节语文课 余光中的乡愁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乡愁课文 九年级上册语文课文乡愁

小学二年级作文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找春天作文400字|找春天作文600字 下一篇: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四_人教版必修四《走近毛泽东》诵读欣赏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