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高三语文上册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2010届高三语文上册单元检测试题

2010-10-11 小学一年级作文 阅读: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畸形/绮丽   拾掇/补裰   玩弄/弄堂   咀嚼/咬文嚼字

B.烘焙/蓓蕾   坯子/胚胎   裨益/裨将   契机/提纲挈领

C.稽查/稽首   巷道/小巷   果脯/胸脯   笨拙/相形见绌

D.鞭笞/褫夺   麾下/春晖   不惮/澹然   攻讦/宵衣旰食

2.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无毒昆虫狐假虎威地模仿起有毒昆虫的黄黑斑纹,这是自然界中最危险的警戒信号——弱者的抵抗外强中干,必须模仿恶才得以自卫。

B.咱们的手工艺品往往费大工夫,刺绣,缂丝,象牙雕刻,全都在细密上显能耐。掐丝跟这些工作比起来,可以说不相上下,半斤八两。

C.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之日,就是人类自己灭亡之时,这种说法虽然太极端,但绝不是骇人听闻,人类至今安全的原因之一,就是它的奥秘还不为人所知﹗

D.韩鹏力挺错失机会的朱挺:“对年轻队员来说,这无可厚非,这次错过两个机会,但下一场比赛,他可能两个机会都能抓住,毕竟这只是一场热身赛,不能因此给队员施加太大的压力。”

3.结合个人的感悟对汉字进行新的理解,可以赋予汉字特殊的意义。请仿照示例,自选两个汉字进行别解,要求紧扣字形,有积极意义,表述简练。(4分)

示例:惩——对心的征服,才是处罚的最终目的。

      悟——做思考的我,才能形成我的思想。

 1、   ▲                             ▲                               ▲        

   2、   ▲                             ▲                               ▲                      

4. 为防止醉酒驾驶,遏制酒后驾驶交通违法行为引发的恶性交通事故,保证交通安全,交警部门在我市各个重点路段设卡,严厉整治酒后驾驶交通违法行为。一位醉酒驾车的中年司机被拦截了下来,却不肯下车接受酒精含量测试及交警的处理。

    如果你是一名志愿者,请你劝说司机下车配合交警检测处理。要求表达得体,有说服力,90字以内。(5分)

答:                                                                          

                                                                              

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燕凤字子章,代人也。少好学,博综经史,明习阴阳谶纬。昭成素闻其名,使以礼致之,凤不应聘。及军围代,谓城人曰:“凤不来者,将屠之。”代人惧,遂送凤,昭成待以宾礼。后拜代王左长史,参决国事。又以经授献明帝。

尝使苻坚,坚问凤曰:“代王何如人?”对曰:“宽和仁爱,经略高远,一时雄主也。常有并吞天下之志。”坚曰:“卿辈北人,无钢甲利兵。敌弱则进,敌强则退,安能并兼邪?”凤曰:“北人壮悍,上马持三仗,驱驰若飞。主上雄俊,率服北土,控弦百万,号令若一。军无辎重樵爨之苦,轻行速捷,因敌取资。此南方所以疲弊,北方所以常胜也。”坚曰:“彼国人马多少?”凤曰:“控弦之士数十万,见马一百万匹。”坚曰:“卿言人众则可,说马太多。”凤曰:“云中川自东山至西河二百里,北山至南山百余里,每岁孟秋,马常大集,略为满川。以此推之,恐人言犹未尽。”凤还,坚厚加赠遗。

及昭成崩,道武将迁长安。凤以道武幼弱,固请于苻坚曰:“代主初崩.臣子亡叛.遗孙冲①幼,莫相辅立。其别部大人刘库仁勇而有智,铁弗卫辰狡猾多端,皆不可独任。宜分部为二,令各统之。两人素有深仇,其势莫能先发,此御边之上策。待其孙长,乃存而立之,是陛下大惠于亡国也。”坚从之。风寻东还。

                                                    (《北史•卷二十一》)

【注】冲 :同“懂”,幼小。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使以礼致之           致:招引 。

B.轻行速捷,因敌取资   资:资财。

C.其势莫能先发         发:发难。

D.略为满川             略:侵占

6.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燕凤处事有心计的一组是 (     )    

①又以经授献明帝

②此南方所以疲弊,北方所以常胜也

③以此推之,使人言犹未尽

④凤还,坚厚加赠遗

⑤两人素有深仇,其势莫能先发,此御边之上策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①②⑤

7.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燕凤是代郡人,年轻时就喜爱阅读各种经书史籍,对阴阳之术和谶纬之学特别有研究。昭成帝早就听说过他,便派人以礼相邀,可是燕凤不肯出来做官。

B.燕凤曾出使到前秦苻坚那里。当苻坚问他代王的情况时,他在苻坚面前将代王大大地吹嘘了一番,说代王是一代雄主,英才盖世,无人可比。

C.苻坚问燕凤代国有多少人马,燕凤说有“精锐士卒几十万,马一百万匹”,当苻坚不相信马匹的数目时,燕凤巧妙地给予了回答。

D.昭成帝驾崩时,打算将道武帝迁往长安。燕凤考虑到道武帝年幼弱小,再三向苻坚恳求,希望苻坚帮助代国度过难关,苻坚答应了他的请求。

8.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以此推之,恐人言犹未尽。

                    ▲                    ▲                               

(2)遗孙冲幼,莫相辅立。

                    ▲                     ▲                               

                                               

(3)待其孙长,乃存而立之,是陛下大惠于亡国也。

                     ▲                     ▲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金陵怀古 

王硅

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  

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

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  

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

(注)王硅:时任北宋左相,写作此诗时北宋在与西夏的两次战争中均遭失败。  

(1)试分析“独上江城满目秋”在全诗中的作用。(3分)  

▲                             ▲                               ▲                      

(2)概括这首诗中间两联的内容,并说说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受。(4分)  

▲                             ▲                               ▲                      

(3)作者在诗中是怎样表达“凄凉”的。(3分)  

▲                             ▲                               ▲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8分)

(1)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             ,乐以忘忧,                     。(《论语》选读)www.ks5u

(2)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                      。(《滕王阁序》)

(3)青泥何盘盘,                 。                 ,以手抚膺坐长叹。(《蜀道难》)

(4)               ,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                。(《琵琶行》)

五、现代文阅读;

(一)、文学类文本(23分)

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

帕斯卡尔的芦苇地   赵丰

在所有的植物中,我最喜欢的是芦苇。我曾想,如果有一片芦苇地,我也许会把生命匍匐在其中。

我之所以喜欢芦苇,是源于年轻时喜欢过帕斯卡尔《思想录》的一句话:人是会思想的芦苇。在帕斯卡尔看来:“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帕斯卡尔用一串串精神的记录证明,他是一根最有尊严的苇草。我常常想着帕斯卡尔说出这番话的表情。幻觉里,我的眼前出现了一片芦苇,它生长在临水的河边,茎杆中空,叶子翠绿,在风里歌唱,并开出美丽的芦花,帕斯卡尔在其中行走……帕斯卡尔的芦苇地。那是属于他的精神家园,由他开垦、播种、耕耘,并最终收获的芦苇地。那是人们用肉眼无法触及的芦苇地。他可以放心的、尽情的、赤裸地在其中想象,呐喊。

在一个雨后有阳光的秋日,朋友约我去钓鱼。他引领着我向沣河的上游奔去,在一片挖过沙的河滩,我见到了一片面积很小的芦苇,但足以令我喜出望外。我举着钓竿只有几分钟,就放弃了,先是坐着,后来就躺在那片芦苇中了。我感谢这个多雨的秋天,给了北方这片土地一片芦苇。让我有了一个驰骋思想的空间。

秋天的芦苇一片苍茫。灰白的芦花开始到处飘荡,翩翩若雪。握住一片芦花时,自然,我想到了帕斯卡尔,他说:“人显然是为了思想而生的”。他的思想中没有规范的体系和严谨的学说,他是个任思绪流淌而不做聚集和汇总的人,宛若一片自由的芦花。他的毫无拘束的思想火花奔放不羁,直抵生命的最深层次。

躺累了,我便起身站在一个高处,对这片芦苇进行俯视。视野里的芦苇,虽然很小,但是比起任何旷野的景致都要壮观。成熟的芦苇如满头华发的老人,脱去轻飘,归于凝重,静谧中有一种庄严和安详。我想芦苇如果有眼睛,也一定是充满阳光般的睿智,那是超越了一切悲喜苦痛的的旷达。

其实这里是一片河滩,更多的是荒草、沙子、水面,还有一些叫不上名字的在水面贴着滑翔的鸟。它们翅膀扇动着,发出不可一世的鸣叫。它其实是没有思想的。任何一个思想家,都会在广阔之处表现得沉默。那正是一种成熟。就像面前的芦苇,该张扬时便张扬,该安静时就安静,似乎自己智慧地把握着生命的节奏。芦苇的境界,人是不容易达到的。

沣河岸上的这片芦苇地,我设想它是属于帕斯卡尔的。[文章来源于 www.99ZuoWen.Com]

朋友在收杆,西山的晚霞送走了遥落的太阳,秋风下,金黄色的芦苇在水面荡漾,一片片云朵围拢着又散去,舞动成晚霞样的遐想。朋友钓了许多鱼。他说,我在乎的是钓鱼时的感觉,没有工作,没有应酬,没有烦恼,就只有我自己的思想。在这片属于帕斯卡尔的芦苇地里,我惊喜地发现,我的这位朋友居然拥有了帕斯卡尔般的境界。当他陷于那个小城,那间只有十几个平方米的办公室时,他是陷入思想的荒芜的。当人们热衷于建立体系和规范的时候,其实也是在从事着一件作茧自缚的工作。我们为什么不能像帕斯卡尔那样,在广阔的芦苇地里收获灵感呢?

帕斯卡尔关注的是生命和生命中昂扬的激情,他呼唤“人必须认识自己……我们对自己越是认识的深刻,就越是接近于一个真实的人。”在说出这番话后,他将自己置于芦苇地的深处,任冬日的晚风吹着。那个夜晚,帕斯卡尔的灵魂破土而出,他找到了皈依。他从此开始了修道式的生活,他收留穷人住在自己的寓所,帮助不知名的流浪少女,他效仿耶稣“我热爱贫穷是因为他热爱它……

1662年,他39岁,正值人生最美好的时光,上帝却领走了他。“思想,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这是他留给这个世界永恒的嘱咐。

(选自《福建文学》2009年第五期,有删节)

11、联系全文,简析开头一段的作用。(5分)

▲                             ▲                               ▲           

12、在文章的第五段,作者为什么说“视野里的芦苇,虽然很小,但是比起任何旷野的景致都要壮观”?(6分)

▲                             ▲                               ▲            13、在文章第六段,作者是采用哪些方法来表达在芦苇地的见闻和感悟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                             ▲                               ▲            14、请探究在帕斯卡尔的“芦苇地”里蕴含了他的哪些思想。(6分)

▲                             ▲                               ▲           

(二)、论述类文本(15分)

不差钱,就缺朋友

   (1)“人一生最痛苦的事情是人死了,钱没花掉。人一生最最痛苦的事情是人还活着,钱花没了”,这是2009年春晚小品《不差钱》中的台词。“钱不是问题,就缺朋友”,这是2009年贺岁片《非诚勿扰》中秦奋的感叹。这些话语和感慨折射着现时代的社会“症候”:社会史无前例地物化,人情冷漠,人际关系庸俗化。

   (2)现代社会作为时代症候的人际关系物化,深深遮蔽了人际交往的本真性维度。造成个体生命的生存危机,刨去人们生存的精神之基是交际物化的危害之一。当物化关系遮蔽了人的精神维度时,人作为物质与精神的统一体就失去平衡,甚至被肢解或摧毁。同时,交际物化导致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让人感觉到“尘世如同冰窟”。人们不禁唏嘘,什么都是假的,都不可信了,甚至包括自己的爱人、父母和朋友。交际物化也可以导致人的孤独感等心理疾病,进而导致一系列社会疾病。有研究表明,物化关系导致人的生命内在的失衡,其为了调节失衡,很可能转化成一种社会性的破坏行为。

   (3)下面让我们从客观和主观两个层面来探究交际物化产生的原因。

   (4)物化时代的社会物化。人类拜倒在以金钱为核心的“物神”的面前。人类社会的精神空间被物质主义的论调挤压得不能再小,人文维度被物化社会的物化现实遮蔽得严严实实。没有健康的社会,就没有健康的人际关系。在这样的物化社会中,交际不被异化和物化实在不易。

   (5)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重新弥合,私人空间消失。在现代社会中,公私领域两分畸变为公共领域的的无限扩大,以致侵占了原有的私人空间。私人领域也失去了原有的“感情第一”的原则。如此以来,人用于悠游的空间被功利化的事务塞满了。人际物化危机的发生势所必然。随着私人空间的消失,时间也宰制着人的本质性的活动,时间伦理出现异化。如果一次交往行为失去了直接的或间接的功利目的,就是浪费生命。由此,精心计算投入产出比的物化交际形式在今天的凸显就不难理解。

   (6)社会的流动性、易变性所带来的“我是谁”的认同危机。在现代技术的作用之下,人们被抛进了陌生的城市,“陌生化”、“我是谁”是生活的普遍感觉。由于没有传统的熟人社会的舆论和风俗等制约,交际的唯一目的就可能变为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除此之外,人性物化也是交际物化的原因之一。在物欲主义、享乐主义思想的影响下,把交往的对象仅仅当作工具来满足自己的自利目的,“利”字当头,除此之外,全是鬼话。

   (7)其实,我们觉察到和不满于这些问题并批判与考问个中缘由本身已经表明,社会物化和交际物化危机并未弥漫于社会的第一个角落,社会昌明、交际“人化”的前景依然存在。作为物化社会中的我们的确需要多一份清醒,多一份持存,多一份守望。只有这样,突围物化世界,摆脱物欲之壑,走出物化时代和交际物化危机,才具有现实的可能性。

15.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差钱》《非诚勿扰》中的台词折射着现时代社会史无前例地物化,人性冷漠,人际关系庸俗化的社会“症候”。

B.在陌生的城市里,传统的熟人社会的舆论和风俗制约的缺失,使交际的目的演变成为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成为可能。

C.物化社会的物化现实把人文维度遮蔽得严严实实,人生活在这样一个被物化的社会中不被异化,已经成为一种不可能。

D.作为物化社会中的我们要想摆脱难填的物欲之壑,走出物化时代和交际物化危机,必须要多一份清醒,多一份持存,多一份守望。

16.从文中看,“交际物化”有哪些危害性?(6分)

▲                             ▲                               ▲           

17.作为物化社会中的“孤独人群”,我们需要持存、守望什么?请联系全文加以概括。(6分)

▲                             ▲                               ▲           

七.作文(70分)

18.请以“不一定”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语文学科答案

 1.C(Ajī/qǐ  duō  nòng/lòng  jué/jiáo  B bèi  pī/pēi   bì/pí  qì/qiè  Cjī/qǐ  hàng/xiàng fǔ/pú zhuō/chù  Dchī/chǐ  huī  dàn/dàn  jié/gàn )

2.C(耸人听闻: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使人吃惊。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此处应用耸人听闻)。

3、选——被选拨出来的人,应该是事事走在别人前面的。

劣——平时少出力,最后总会比别人差一点。

舒——舍予即忘我,这是何等舒畅的境界。

值——人生要有“价值”,首先要求人要正直。

起——欲要崛“起”,就必须走自己的路。

4、答案示例:司机大叔,请下车吧!您酒后驾车,多危险啊!万一出了事故,不仅仅给您自己造成重大伤害,对他人也是极大的损害。您的孩子比我小点儿吧?他也盼着您平安回家呢!请您下车接

5.D(“略”在句中是“大略,差不多”的意思)

6.C(①表现燕凤明晓经书之理。④写苻坚对燕凤的遗赠)

7.B(“吹嘘”说法不当)

8.(1)如果按照当时数量推算,恐怕我说的数量还不够呢?(2)遗下的孙子年幼,没有人来辅助他。(3)等代王的孙子长大后,再保存代国并立他为国君,这便是陛下对亡国的大恩大德啊!

附:参考译文:

燕凤字子章,是代郡人。年轻时就喜爱读书,广泛阅览各种经书史籍,对阴阳之术和谶纬之学特别有研究。昭成帝早就听说他的名字,便派人以礼相邀,可是燕凤不肯受聘。当昭成帝派大军围困代郡。对代郡的人说:“如果燕凤再不肯来的话,我将要让兵士们屠城。”代郡人十分恐惧,便把燕凤送到军中。昭成帝用贵宾的礼节对待他。后来又封他为代王的左长史,参与处置国家大事。燕凤又以经书教授献明帝。

他曾经作为使者前去见苻坚,苻坚问燕凤:“代王是怎样的一个人?”燕凤答道:“他宽和仁爱,谋略高远,是一代雄主啊!经常有并吞天下的大志。”苻坚问:“你们这些北方人,没有坚固的甲胄和锋利的兵器,敌弱就进,敌强就退,怎么能够兼并天下呢?”燕凤说:“我们北人强壮彪悍,上马时手中拿着三种兵器,奔跑如飞。我们国君雄俊过人,征服了北方。现有精兵百万、号令整齐统一。军队没有辎重、粮草等的拖累,轻装行军,迅疾如飞,能向敌人取得各种资财。这也就是南方常感疲弊不堪而北方常常战胜的道理。”苻坚问:“代国现有多少人马?”燕凤说:“精锐士卒几十万,战马一百万匹。”苻坚说:“你所说的人数还差不多,战马数就说得太多了。”燕凤说,“云中川从东山起到西河长二百里,北山到南山宽一百多里,每年的初秋,马匹常常聚集在这里,差不多把全川都塞满了。如果按照这种情况推算,恐怕我说的数量还不够呢广燕凤回代国时,苻坚赠送给他许多礼品。

昭成帝驾崩时,打算将道武帝迁往长安。燕凤考虑到道武帝年幼弱小,再三向苻坚恳求说:“代主初崩,臣子们或离或叛,遗下的孙子年轻,没有得力的人来辅助。其国中的别部大人刘库仁有勇有谋,铁弗卫辰又狡猾多端,都不能让他们独掌大权。应当把部属分为两部分,让他们分别统领。两人一向有深仇,这一来势力均衡,谁也不能首先发难,可以说是防御边患的上策啊!等代王的孙子长大后,再保存代国并立他为国君,这便是陛下对亡国的大恩大德啊!”苻坚答应了,燕凤立即回到代国。

9.(1)①点明时间和地点②“独上”“满目秋”等词,开篇即为全诗笼罩了一层孤寂、萧索的气氛。

(2)中间两联,描写诗人眼中的秋光。别渚孤岛,数帆归舟,晚风落叶,寒云压数,一句一景,集中反应了秋光的萧瑟,创造了寥落清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沉重的心情。

(3)①选择“一鸟”“数帆”等意象,融情于景,营造了凄凉的意境;②以“谁与问”对应“独上江城”,直抒胸臆,表达凄凉心境。

 

10、(1)发愤(奋)忘食   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说明:有无“云尔”皆可)(2)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3)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

(4)千呼万唤始出来   未成曲调先有情

  11.领起全文内容,奠定全文感情基调,表达作者对自由的精神家园的强烈追求之情。

  12.(1)面积虽小,但给人驰骋思想的空间很大;(2)面积虽小,但景致意蕴深厚,给人的感悟很多。(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第一点也可以答成“面积虽小,但能够让人的思想火花无拘无束,奔放不羁。第二点如答成”成熟的芦苇凝重、静谧,给人以庄严和安详,让人超脱、旷达,可以给1分)

    13.(1)作者采用了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和对比、比拟等修辞手法来表达在芦苇地的见闻和感情。

    (2)通过对没有思想、不可一世的水鸟的形象的刻画,又将水鸟、芦苇等拟人化,在对比中鲜明生动地表达了作者的呼唤;在生活节奏加快、物欲至上的今天,人们应该从种种虚浮、功利的欲望中解脱出来,净化自己的灵魂,像帕斯卡尔那样深入思考生命的意义,智慧地把握着生命的节奏,以此净化、升华我们的灵魂。

14.(1)人是渺小与伟大、卑微与崇高的统一体;(2)人因为能思想而高于自然,使得人在自然中有了尊严,有了主宰世界的能力。(3)人自我认识越深刻,就越接近于真实的人。

15.(3分)C(文中说“在这样的物化社会中,交际不被异化和物化实在不易”并不是

不存在可能性)

16.(6分)①遮蔽了人际交往的本真性维度②造成个体生命的生存危机,刨去人们生存的精神之基。③导致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④导致人的孤独感等心理疾病,进而导致一系列社会疾病。(答对1点1分,答满4点得满分)

17.(6分)①在物化现实面前保持自己精神空间和人文维度。②把持“感情第一”的原则,防止私人空间和时间的功利化。③在流动多变的社会中,约束自我,不迷失自我。④保持人性不被物化,抵制物欲主义、享乐主义思想(每点2分,答出3点得满分)

18.提示:这是一道命题作文,给考生提供了一个辩证思维的空间,重在考查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和求异思维能力。以下的这些立意都是恰当可取的:①我们不要以偏概全,一叶障目而不见泰山,要从全局考虑问题;②我们不要让表象蒙蔽眼睛,局限于表面的认识;③我们看问题不要太绝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④我们要突破思维定势,学会换一个角度看问题;⑤凡事无绝对,任何事不到最后都没有定论。

 

2010届高三语文上册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2010届高三语文上册单元检测试题

http://m.tlutl.com/xiaoxuezuowen/51580/

推荐访问:2018届高三语文试题 2013至2014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卷答案 第二单元检测试卷答案 九上数学单元检测答案 八年级语文竞赛试题 2018年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 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卷2018 五年级期中考试试题 2018届高三语文一模试题 2018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 高三语文阅读理解试题 2018届衡水高三大联考 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8高三语文模拟试题 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8届高三大联考答案 2018全国三卷数学试题 高三语文试卷2018 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小学一年级作文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高三语文书上册】2010届高三语文上册第二次联考测试题 下一篇:北京高考语文基础_2010届高考语文基础知识短时训练(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