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上册级数学试卷】人教版四年级17.《长城》综合资料一,教案

2010-08-20 小学二年级作文 阅读: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17.《长城》综合资料一文章内容由<99作文网>收集, 本站地址:www.99zuowen.com,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17.《长城》综合资料一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课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概括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长”,这是远看长城;第2自然段,具体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高大坚固”,这是近看长城;第3自然段,由长城展开联想,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第4自然段,总结全文,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赞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根据文意,教材配有两幅图片,一幅是气势磅礴的长城鸟瞰图,一幅是长城城墙的近景,使学生可以更形象地感受长城的气势。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长城,知道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二是结合理解课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这句话用词准确精当,承上启下,过渡自然。“站、踏、扶”这三个动词是说作者已经身临其境来到长城,“很自然地想起”是说作者被长城的雄伟气魄所震撼,民族自豪感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油然而生。
  ②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多少”表示无数,饱含作者无限的感慨;“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突出了长城之长,与开头“一万三千多里”相呼应;“才”在这里表示长城的建成是多么的不容易。整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无限赞叹之情。
  (2)对词语的理解。
  垛口:指城墙顶部外侧建筑的两米多高的齿形墙。
  瞭望口:指齿形墙凹下去的部分。
  射口:指齿形墙上用来射箭的洞。

【人教版四年上册级数学试卷】人教版四年级17.《长城》综合资料一,教案

http://m.tlutl.com/xiaoxuezuowen/47319/

推荐访问:语文七年级上20课《狼》 七年级上册语文书《狼》 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 三年级上册语文21课古诗两首教案 八年级语文19蝉课件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长城教案 语文《读练测》七年级 七年级上册语文书课文春 七年级第一课春的教案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山雨课文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古诗 三年级下册语文书课文荷花 初一上册语文20课狼 初一上册语文20课狼 七年级语文18课狼的解释 七年级语文18课狼的解释 七年级上册语文狼翻译 七年级上册语文狼翻译 七年级上册语文18课狼 七年级上册语文20课狼原文 七年级上册语文书狼

小学二年级作文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人教版四年上册级数学试卷|人教版四年级15.《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三,教案 下一篇:[人教版四年上册级数学试卷]人教版四年级17.《长城》教学设计四,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