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同城]5 伤仲永 教案设计,教案

2010-07-13 小学一年级作文 阅读: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5伤仲永教案设计》文章由收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和积累文言词汇;体会课文简洁精练的语言。

  2.理清文章脉络,了解借事说理的写法。

  3.理解文章大意,认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正确掌握句中的停顿。

  2.积累掌握一些文言词汇。

  教学难点:

  1.翻译文言文的方法和技巧。

  2.理解课文借事说理的技巧,明白天才出自勤奋的道理。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什么是天才?怎样才能成为天才?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思考这些问题。伟大的科学家和发明家爱迪生用一句名言作了回答:“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遗憾的是有很多人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自恃聪明,自认为有天赋,结果最终沦为庸才、蠢才。

  二、作者简介:

  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做官后,向朝廷上万言书,提出政治改革的主张。继而推行各项政治革新,取得一定成就。但由于保守派的强烈反对,他两次被罢相。晚年封为荆国公,谥号“文”。著有《王临川集》、《王文公文集》,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三、题解:

  本文采用随笔的形式而写,借一件事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阐明某种观点。叙述是基础,阐明道理是核心。文题含义:为仲永的经历遭遇而感伤。

  四、感知全文:

  (一)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泛读,要求学生注意文中的字词读音及朗读的节奏。

  (二)自读课文,掌握大意。

  (教师)讲述:王安石哀叹方仲永什么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疑问,自由朗读课文一遍。

  1.学生自由诵读。

  2.学生自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参考老师补充注释(可四人小组探讨),掌握大意。

  教师补充课文注释[幻灯]

  (1)对文中的“之”“于”进行归类。

   之 忽啼求之:它,指书具,代词。 于

   借旁近与之:他,指仲永,代词。 环谒于邑人:到,介词。

   余闻之也久:这事,代词。 于舅家见之:在,介词。

   不能称前时之闻:的,助词。 贤于材人远矣:比,介词。

[58同城]5 伤仲永 教案设计,教案

http://m.tlutl.com/xiaoxuezuowen/44191/

推荐访问:伤仲永教学教案设计 伤仲永优秀教案设计 伤仲永教案设计 伤仲永的教案设计 伤仲永教案 教案设计 伤仲永的启示 黄河颂教案 伤仲永词类活用 教学设计 教案模板 语文教案设计 幼儿园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小学语文 伤仲永教案设计导入 伤仲永名师教学设计 小学教案设计 七年级语文伤仲永教案

小学一年级作文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七年级语文下册复习资料]七年级语文(下)同步训练及答案:《风筝》,教案 下一篇:人教版七上语文期中试卷_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训练(所有课文同步练习题)及答案,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