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教案设计 ,教案

2010-07-02 小学一年级作文 阅读: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教案设计 ,教案【内容】: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设计》文章由<免费99作文网>收集。社会生活的变化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在工业革命后火车、轮船的传入,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有线电报,电话以及照相和电影的传入,新闻报纸、出版事业在中国的出现,以及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

  二.能力目标

  通过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比较使学生学会用发展的观点对历史进行纵向比较的方法,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正确的历史发展观、进步观。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工业文明的传入,它在改造着中国社会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中国社会的文化生活和社会习俗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进步观和与时俱进的革命精神。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这些深刻的变化也是以我们中华民族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灾难深渊为代价的。但是,中国社会生活的这些变化客观上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大众传播媒体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教学难点: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形成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唯物史观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出现了哪些发展趋势?

  学生: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有所发展,出现了工业化的趋势;政治上,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实现民主政治,有民主的趋势;思想文化方面出现了提倡民主与科学的趋势。

  教师导入:上面我们谈到的仅仅是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方面的变化,今天我们来看一看近代中国社会生活方面的变化。

  讲授新课:

  一、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

 

早期火车头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相关内容,回答问题。

  学生看书:……

  教师提问:近代交通在中国出现主要指的是哪些新式的交通工具?

  学生回答:火车和轮船。

  教师提问:你知道中国第一条铁路和第一艘轮船的名称吗?

  学生回答:淞沪铁路、“黄鹄”号轮船。

  教师提问:19世纪初,火车、轮船的传入,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学生讨论:……

  教师归纳:使人们的出行速度大大加快;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的流通;也便利了外国列强对中国的掠夺。

  教师讲述:中国近代,不仅在交通方面出现了新的运营方式,而且在通讯方面,也出现了新的通讯方式,那就是电报。

  教师引导:近代通讯和近代交通一样,都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变化。电报的出现给人们提供了哪些方便?

  学生回答:电报出现后,商人可以用来传达生意信息,记者可以用它从外地发回新闻报道,老百姓与亲友联系也用上了电报。

  教师引导: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个新生事物?

  学生回答:一分为二地看,一方面是西方列强侵华,作为一种辅助工具传到中国,另一方面它的出现,又是历史的必然,符合历史发展的方向。总体上应予肯定。

  [教师过渡]上面我们学习的是交通和通讯方面的变化及其影响。近代以来,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也逐渐变得丰富。这一点上,功不可没的,首推电影和照相的传入。除此以外,还有报纸以及专门的文化出版机构的出现等。

  二、文化生活的变迁

  教师引导:同学们请看“文化生活的变迁”一目下的内容。了解中国近代在文化生活方面对人民群众影响较大的几项新成果。

  学生看书:……

  教师提问:对中国近代文化生活影响较大的几项新成果是什么?

  学生回答:照相、电影、报纸、出版。

  教师引导:在没有影片、电视录像带及我们现在接触的CD、VCD、DVD光碟时,如果想把一件事、一个人的真实面目保留下来,什么方式最好?现有几种方法供大家选择:

  A.文字描述    B.口头流传      C.拍成照片

  学生回答:C.拍成照片。

  教师引导:应该是这样,文字描述和口头流传都可以失真,而且因理解不同,主观的成分增加得越多,就越远离事物的本来面目。如果用照片来记载呢,就能较客观一些。我们可以看课本上的三个插图:“《定军山》剧照”“《渔光曲》剧照”“辛亥革命后军警为行人剪辫子”,都生动地记录了真实的情况。

  教师引导:介绍完照相后,请同学们再看一看电影的演变。

  学生看书:……

   

 

>>《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设计》这篇教育教学文章来自[99作文网]www.99Zuowen.com收集与整理,感谢原作者。◆您现在正在阅读的《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设计》文章由<免费99作文网>收集。

 

  教师讲述:同学们看过书之后,知道电影经历了一个由无声到有声的过程。

  教师提问:那么,中国电影历史上的三个“第一部”分别是什么?

  学生回答:中国第一部无声电影:《定军山》;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电影节奖的影片:《渔光曲》。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无声电影里的人说话没有声音,用什么办法可以让观众明白他(她)在说什么?

  学生回答:伴以朗读、伴以录音机或伴以留声机配音。(学生可能没有留声机的概念,需要教师介绍)

  教师过渡:前面同学们说了,对中国近代文化生活影响较大的还有报纸和出版业。现在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康有为和梁启超发动资产阶级维新运动时的主要宣传手段是什么?孙中山等人在发动辛亥革命时,主要宣传手段又是什么?

  学生回答:主要是通过创办报纸和印刷发行书籍进行宣传的。

  教师提问:当时的主要报纸有哪些?

  学生回答:上海的《时务报》,天津的《国闻报》,北京的《中外纪闻》《国民报》《游学译编》等。

  教师提问:这些报纸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政治性非常强,时事性也强,主要是为了宣传资产阶级改良或革命而创办的。发行量不是太大。

  教师讲述:是这样的。这不是我们所说的一般意义上的报纸。这种报纸只能看作一种宣传资料。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上海等城市创办了外文报纸,主要是给外国人看的。后来,中文报纸也出现了,其中最著名的是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申报》刊载新闻、评论等内容,还有广告。报纸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人们可以通过报纸了解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从报纸上寻找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当时除了《申报》外,还有1902年在天津创刊的《大公报》。      

 

  教师引导:关于出版业在中国的发展,同学们了解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当时使用的课本和字典都是由它出版的。

  教师过渡:由于近代交通在中国的出现,由于文化生活的变迁,再加上中国近代不断变革的政治大潮,特别是中华民国成立后,政府的移风易俗政令,使中国的社会习俗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三、社会习俗的变化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看一看民国政府当时曾着重在哪几方面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

  学生看书:……

  学生回答:一是剪辫,二是易服,三是废止缠足,还有跪拜之礼、称呼等

  教师讲述:辛亥革命之前,资产阶级民主派就极力提倡“风俗革命”。孙中山率先断发易服,表示跟清朝彻底决裂。秋瑾穿男装,跨骏马,背刀枪,在绍兴街上往来,给人们一种革新之感。他们是借助移风易俗来推动革命。民国建立后,资产阶级民主派又借助革命,大张旗鼓地移风易俗,从而铸造中华民族的“新国魂”。

  孙中山当选大总统后,主张改用阳历,废止跪拜礼,普通相见为一鞠躬,最敬礼为三鞠躬。

  教师提问:这些改变说明精神文明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学生:平等博爱、互尊自重。

  教师强调:当然,在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有限的。轮船只在沿海沿江的口岸城市才能出现;铁路的数量也很稀少,平均每个人只有几厘米长。电影和报纸,只有在城市才能看到。至于照相,则只是极少数有钱人家的奢侈享受。在社会习俗方面,传统的习惯势力也是很难在短期内改变的。

 

    

 

>>《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设计》这篇教育教学文章来自[99作文网]www.99Zuowen.com收集与整理,感谢原作者。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教案设计 ,教案

http://m.tlutl.com/xiaoxuezuowen/43339/

推荐访问:中班生活课教案20篇 中班社会教案20篇题目 设计与生活教案 大班科学四季的变化教案 一年级活动课教案设计 大班社会说课稿 中班安全教学反思20篇 中班安全教案20篇题目 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 中班数学分类优秀教案 身边的设计艺术教学反思 中班常规教案20篇 幼儿园中班生活课教案 大班生活活动教案40篇 幼儿园公开课教案20篇 中班生活活动教案反思 中班生活活动教案20篇 幼儿园中班生活教案 大班班生活教案20篇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40篇 大班健康活动教案40篇 中班户外活动教案20篇

小学一年级作文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第11课 元朝的统治|第11课 北伐战争 教案设计 ,教案 下一篇:【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 丝绸之路】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教案设计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