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传教案 ppt|张衡传教案设计(鲁人版高一必修)

2009-11-20 小学一年级作文 阅读:

张衡传(鲁人版高一必修)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常用文言实词,弄懂一些专指词语,疏理文言否定词
2、学习记叙和说明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3、了解本文涉及的文化常识,如各种史书的体例,古代的职官制度。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比较阅读法,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提高把握词类活用语言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本文详略的剪裁。
【难点】区别虚词“乃”、“于”的用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互动设计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走近文本
1、 导语设计
①从中国历史博物馆里陈列的候风地动仪模型和郭沫若在张衡墓碑上的题词说起。 在
中国历史博物馆里陈列着候风地动仪的模型。早在 1800 年前,张衡发明制造了世界上第一个候风地动仪。这个仪器早已毁于西晋战乱之中,现在陈列的候风地动仪模型,是现代科学家王振铎等人根据《张衡传》中对候风地动仪的介绍说明用木料制成的。 1959 年党和政府重修张衡墓时,郭沫若在墓碑上题词道:“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上亦罕见。”
②早在1700年前,当西方各国对地震尚处于迷惘无知的时候,张衡已经能准确地测知地震了。张衡开创了世界地震学的先河。请看范晔在《后汉书》中是如何记载张衡事迹的。
2、资料积累
(1)走近作者(学生用书提取,画横线处掏空。)
范晔(398--445),南朝宋代的史学家。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后汉书》。此书内容充实,对考核史实有参考价值。文笔简练生动,议论部分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文气流畅,既具史学识见,又有较高文学价值。范晔的《后汉书》与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合称“四史”。均对我国的文学、史学有很大影响。
范晔,字蔚宗。博涉经史,善属文,能隶书,晓音律,始为尚书吏部郎。元嘉初,彭城太妇卒.晔夜中酣饮,开北牖听挽歌为乐,左迁宣城太守。不得志,乃删众家后汉书,成一家之作。累迁太子左卫将军,意志不满。与鲁国孔熙先谋逆。伏诛。
(2)文体知识(学生用书提取,画横线处掏空。)
   《张衡传》是一篇精彩的人物评传。传,传记,记叙的内容是一个人的生平事迹。传记要突出传的特点,除了介绍人物姓名、籍贯之外,还必须选择人物一生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叙述他的为人及对社会的影响。传记的基本特点:翔实而典型的文字记录和朴实而形象的文学色彩。传记的种类:自传、传、小传、评传、别传、外传等。本文属评传:既记叙人物的事迹,又评介与探讨人物的思想状况、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思想发展过程和对人类的贡献。传记叙述一个人的生平,并不在于也不可能把一个人的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都写下来,只能记一生中的主要事件,同时显示他的品格特点。 
本文节选自《后汉书•张衡传》,作为一篇科学家的传记而节选,对原文有大量的删节。《后汉书》是纪传体东汉史,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南北朝时南朝宋范晔撰。范晔原定编著百篇,仅完成帝纪十篇、列传八十篇,十志未及完成而因密谋拥护文帝弟刘义康做皇帝而死于狱中。后人将梁代所注的晋司马彪《续汉书》八志三十卷补入,遂成一百三十卷的今本《后汉书》。范晔的《后汉书》与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合称“四史”。均对我国的文学、史学有很大影响。
(3)文化常识(学生用书提取,画横线处掏空。)
①张衡 (78--139)东汉著名科学家和文学家。其作品《二京赋》、《四碧诗》等都有很高的文学价值。特别是他在科学上的成就更为出色,张衡观测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准确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转浑天仪,第一架测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还制造出了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飞行数里的木鸟等等。 张衡共著有科学、哲学、和文学著作三十二篇,其中天文著作有《灵宪》和《灵宪图》等。
  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小行星”。他在政治和哲学上也有一定研究。1956年郭沫若为南阳重修的张衡墓题词说: “如此全面发展的人物,在世界上亦所罕见。”
②候风地动仪是汉代科学家张衡的传世杰作。在张衡所处的东汉时代,地震比较频繁。据后汉书.五行志记载,自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2年)到安帝延光四年(公元125年)的三十多年间,共发生了二十六次大的地震。地震区有时大到几十个郡,引起地裂山崩、江河泛滥、房屋倒塌,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张衡对地震有不少亲身体验。为了掌握全国地震动态,他经过长年研究,终于在阳嘉元年(公元132年)发明了候风地动仪──世界上第一架地震仪。他的“候风地动仪”比欧洲地震仪早一千七百多年。
关于地动仪的结构,目前有两个版本:王振铎模型,即“都柱”是一个类似倒置酒瓶状的圆柱体,控制龙口的机关在“都柱”周围。这一种模型最近已被基本否定。另一种模型由地震局冯锐提出,即“都柱”是悬垂摆,摆下方有一个小球,球位于“米”字形滑道交汇处(即《后汉书•张衡传》中所说的“关”),地震时,“都柱”拨动小球,小球击发控制龙口的机关,使龙口张开。另外,冯锐模型还把蛤蟆由面向酒樽改为背向酒樽并充当仪器的脚。该模型经模拟测试,结果与历史记载吻合。
③浑天仪是浑仪和浑象的总称。浑仪是测量天体球面坐标的一种仪器,而浑象是古代用来演示天象的仪表。它们是我国东汉天文学家张衡所制的。
    浑仪模仿肉眼所见的天球形状,把仪器制成多个同心圆环,整体看犹如一个圆球,然后通过可绕中心旋转的窥管观测天体。浑仪的历史悠久,有人认为西汉落下闳、鲜于妄人、耿寿昌都造过圆仪,东汉贾逵、傅安等在圆仪上加黄道环,改称“黄道铜仪”。早期结构如何已没有记载。而最早有详细结构记载的是东晋史官丞南阳孔挺在光初六年,即公元323年所造的两重环铜浑仪,这架仪器由六合仪和四游仪组成。到了唐贞观七年,即公元633年,李淳风增加了三圾仪,把两重环改为三重仪,成为一架比较完备的浑仪,称为“浑天黄道仪”。
    ④关于“璇机”的解释:一说是玉饰的测天仪器。一说,“机”即“玑”,“璇机”是两颗星的名字,即“天璇”和“天玑”。从上下文看,似以第二说为宜。用“璇”“玑”二星指代北斗七星,又进而指代天文,“妙尽璇机之正”即精通天文的意思。(把“璇机”指代天文,可参见王力《古代汉语》下册第一分册第787页)
3、字词积累(学生用书提取,画横线处掏空。)
(1)正字音

                                                          


(2)辨字形


(二)阅读文本 整体感知(学生用书根据需要提取问题作为学生用书“思考探究”栏目小题。)
1、 诵读文本 初步感知
【问题投放】齐读课文。思考一下问题:作为传记,它的一般写法是怎样的?本文是怎样写的?
【学生活动】齐读课文,前后左右讨论答案。
【教师点拨】提示学生可以参考前面“文体知识”;联想所学的传记课文。(学生后面读全文时,注意“属”、“璇”、“罔”、“蟾蜍”等字词的读音。)
【整合答案】按照传记的体例,开头介绍人物的姓名、籍贯,结尾写到他死的年代。本文是完全按照一般传记体例的写法来写的。(高考文言文往往从人物传记选考,特别提醒学生注意相关特征)
2、质疑问难 疏通文意
【问题投放】默读课文,解释下列词语或句子:(1)从容淡静;(2)衡不慕当世;(3)自去史职,五载复还;(4)咸怪其无征;(5)“举孝廉”、“辟公府”、“累召不应”、“公车特征” ;(6)“拜郎中”、“迁为太史令”、“积年不徙”、“再转复为太史令”。
【学生活动】默读课文,思考答案,同桌相互交流。
【教师点拨】教师全程参与,了解实际情况,然后指定学生回答问题。
【整合答案】
(1)从容淡静:从容,举止行动,《礼记•缁衣》:“衣服不贰,从容有常。”孔颖达疏:“谓举动有其常度。”《楚辞•九章》:“孰知余之从容。”王逸注:“从容,举动也。”不能作舒缓、不急迫来讲。淡静,淡泊娴静。全句:(他)平时举止淡泊娴静。 
(2)衡不慕当世:当世,是当世之人,即当时的掌权者。 
(3)自去史职,五载复还:张衡,公元111年(安帝永初五年)拜郎中,114年(安帝元初元年)迁尚书侍郎,115年迁太史令,121年(安帝建光元年)迁公车司马令,126年(顺帝永建元年)再复为太史令。文中所指“五载”,即公元121年辞太史令,拜公车司马令,到126年又复为太史令的“五载”。 
(4)咸怪其无征:征,是应验、征验、效验的意思,不宜作“证据”讲。 
(5)“举孝廉”、“辟公府”、“累召不应”、“公车特征”:举,推荐。辟,征召。召,呼唤,特指上对下的呼唤,引申为招致,征,召,特指君召臣。“举、辟”二字在这里都表被动。 
(6)“拜郎中”、“迁为太史令”、“积年不徙”、“再转复为太史令”:拜,授予官职。迁,调动官职,一般指升官,“左迁”才是贬官。徙,表一般的调职,有时也用以表示降职,本文指前者。转,迁调官职。这四字的意思很接近,略有区别。 
3、总结归纳 积累整合(学生用书提取,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划线部分掏空)
重点实虚词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⑴观 
①观太学(观摩学习)              ②大王见臣列观(殿堂) 
③此岳阳楼之大观也(景像)        ④启窗而观(看) 
⑵征 
①公车特征拜郎中(征召)             ②咸怪其无征(证明) 

张衡传教案 ppt|张衡传教案设计(鲁人版高一必修)

http://m.tlutl.com/xiaoxuezuowen/25036/

推荐访问:张衡传教案设计 语文必修四张衡传翻译 高一历史必修一课件 鲁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 高一地理必修一教案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鲁教版八年级化学课本 高一历史必修一手抄报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 张衡传优秀教学设计 张衡传全国优质课教案 张衡传教学设计 张衡传优秀教案 张衡传知识点 张衡传原文及翻译 张衡传一等奖教案 张衡传重点字词翻译 张衡传获奖教案 张衡传重点字词归纳 张衡传重点句子翻译 张衡传重点字词整理 张衡传公开课教案 张衡传文言知识整理 张衡传教学设计及反思

小学一年级作文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供电公司工会组织工作总结]供电公司工会组织工作标准 下一篇: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四|人教版必修四《苏武传》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