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高一必修一_粤教版高一必修教案:《登高》教学设计

2009-06-25 小学一年级作文 阅读:

教学目的
1.在掌握全诗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关键词语的丰富内涵。
2.理解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重点
把握诗歌的景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时安排
1课时
一、学生齐背已学杜甫诗篇导入新课: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二、自学提纲
(一)朗读。
读出节奏、情感,读懂诗意。
(二)具体赏析
赏析诗歌,我们要学会抓住“此人、此时、此地、此景,此情”,请同学们根据这五点赏析这首诗:
1、查资料了解“此人、此时、此地”
2、这首诗前四句是写景,写了那些景物?这些景有怎样的特点?奠定了怎样的感情基调?
3、后四句是抒情,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参考要点:
(1)作者及作品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怀有远大的政治理想,但因奸臣李林甫当权,他24岁应试不第,漫游各地,与李白、高适等一流大诗人往还酬唱,34岁开始在长安寓居近十年。755年,自京赴奉先县,得知幼子已饿死,而皇室贵族还过着荒淫逸乐的生活,强烈的阶级对比,使诗人留下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千古绝唱。一度任剑南节度参军,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他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三吏”、“三别”。其诗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明清文人推崇他为“诗圣”。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为主。有《杜工部集》。
写作背景
《登高》写于唐代宗大历二年(公元767年),当时诗人正因为“安史之乱”而客居四川,那年他已经五十五岁,动荡的社会,漂泊的生活,已使他疾病缠身,痛苦不堪。这一年秋天的重阳节前后,他来到了夔州的一座山上,登高远眺,面对苍茫秋景和滚滚长江,他不禁心潮澎湃,感慨万端,为了抒发心中这种深切的情感,就写下了这首千古名作。后人给予这首诗以极高的评价,胡应麟就曾经说这首《登高》为“古今七言律诗第一”。

粤教版高一必修一_粤教版高一必修教案:《登高》教学设计

http://m.tlutl.com/xiaoxuezuowen/12979/

推荐访问: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教案 人教版高一地理教案 一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视频人教版 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电子课本 五年级英语教学设计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课本答案 高一数学课本上册 高一数学必修1教案 高中数学必修五教案 高一数学必修1知识点 高一数学必修1课本 人教版数学必修三课本 高一数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数学课件 高一数学人教版视频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人教版必修一数学教案

小学一年级作文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人教版必修三语文目录】人教版必修三语文教案: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其一)(人教版高二选修) 下一篇:人教版必修三语文目录_人教版必修三语文教案:《秋兴八首》(其一)简案(人教版高一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