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知识总结_高一语文教案:《中外短诗五首》教学设计

2009-06-03 小学一年级作文 阅读:

《中外短诗五首》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 了解诗歌解读“诗无达诂”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解读;
2、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质疑的学习习惯,锻炼交流、表达能力;
2、 理解并分析五首短诗的主旨;
(二)过程与方法
1、诗歌鉴赏教学按“初步感知——合作探究——互动交流——拓展升华”的过程进行;
2、学生自主学习基础上,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朗读,分析意象特征,在交流讨论中理解诗歌主旨。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真、善、美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关注自我、关注生活、关心人民的意识和情感。
教学重、难点:
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分析诗歌主旨,写鉴赏性小短文。
教学设想:
布置同学预习五首短诗,并让同学挑选一首诗写了一点鉴赏性评论。从同学课前预习作业情况看,多数同学对于这五首诗的主旨把握均较为准确,也存在多种解读,最大问题在于许多同学在阐述诗歌主旨的解读过程时,表述还欠严密,赏析时还不能做到有理有据。因而,在组长汇报本组讨论情况时,须特别强调在陈述本组观点之后需阐明这些观点是如何得出的,可允许组员补充说明,共同完成任务。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解读《断章》、《风雨》两首诗的主旨
一、新课导入
我国古代诗论中有所谓“诗无达诂”论,(“达诂”的意思是确切的解释或理解)认为不同和读者对于同一作品往往有不同的理解。西方也有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个千个哈姆雷特”的说法,因此在文学阅读过程中特别强调读者参与。这些说法都说明了在文艺鉴赏中存在着理解和审美的差异性,即不同的鉴赏者对同一作品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以我们即将学习的《断章》为例,现代文学作家李健吾对《断章》的解读就不同于作者本人,并和原作者有了一番争论。
李健吾:很看重“装饰”二字,认为这是“诗对于人生的解释”。“诗面呈浮的是不在意,暗地里却埋着说不尽的悲哀”。卞之琳对此答辩称:自己不看重“装饰”的意思,我的意思还是重于“相对”上。李健吾则回答说:“诗人的解释可以撵掉我的或者任何其他的解释吗?不!一千个不!幸福的人是我,因为我有双重的经验,而经验的交错,做成我生活的深厚。诗人挡不住读者,这正是这首诗美丽的地方。”(课件展示此段资料)
诗无达诂,解读诗歌重在以自己的人生感悟去品读,以“美读”即多朗读从而体味诗之艺术美,只要个人的解读源自诗作文本的内涵,读者能够阐明自己的观点并做到有理有据,个性化的解读也就是允许的。此外,在拥有一定的作家生平和写作背景材料时则可以“参读”方式解读诗作。

高一语文知识总结_高一语文教案:《中外短诗五首》教学设计

http://m.tlutl.com/xiaoxuezuowen/11174/

推荐访问: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诗歌四首教案 12课唐诗五首教学反思 七年级古代诗歌四首ppt 外国诗两首ppt七年级 初中古诗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春说课视频 初中语文望岳教案设计 四年级下古诗三首教案 六年级有关诗歌的知识 古代诗歌四首ppt课件 初一古代诗歌四首课件 古代诗歌四首翻译 现代诗歌 古代诗歌四首原文 古代诗歌大全100首 古代诗歌四首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秋天的怀念 秋天的怀念ppt 初中古代诗歌四首翻译 古代诗歌四首教学反思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古代诗歌五首

小学一年级作文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高一语文教学总结|高一语文教学设计: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教案 下一篇:高二语文工作教学总结|高二语文教学设计:季氏将伐颛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