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教案|《故都的秋》教学设计说明 |评课稿

2010-01-23 高中日记 阅读:

《故都的秋》出自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教材总体分析、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重点、难点的确立、教学方法的确立、教学过程。

教材总体分析:故都的秋是郁达夫先生散文的代表作,也是现代散文史上的抒情极品。它文笔清新、隽永、亲切,情感厚重,充满了浓重的人文色彩,突出的体现了现行教材编者的理念——贴近人本。

教学目标的确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一书中关于转变教学观念的论述中明确指出:要构建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目标体系,即强调结论与过程的统一,认知与情意的统一,我的教学目标设计为:

1、知识与能力:体会散文形神的辩证关系;掌握阅读散文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鉴赏散文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训练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领会作者由衷的热爱故都的美好情感、陶冶情操。

新课标指出:高中语文教学应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重视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我的教学重点、难点确定为:

教学重点:掌握散文鉴赏方法,提高鉴赏散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缘景入情,领会作者热爱故都的美好情感进而准确的把握作者的内心世界。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学生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改的显著特征,为此,我的教学方法确定为:

自读——讨论——评讲

教学过程的设计说明:我将分三个环节加以阐述。

导语:情景导入

研习新课

第一步:读景我是这样设计的: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关于景物描写的部分,思考作者描写了哪些秋景,它们有哪些特点,用课文中第一自然段的有关文字概括出来。

设计此题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动脑明白一个问题:“北国的秋清、静、悲凉”是这篇文章的纲,为后文的分析打下基础。

我按照如下的环节展开,读景——画景——品景

   

读景是为了让学生感知,没有感知谈不上分析,更谈不上鉴赏和能力,我们这课的目标就失去了立论的基础;画景是让学生全员参与,动手动脑。因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是我们这次课改的最高要求,另外,这样也能让学生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在想象中创新,这也是对教材的重组加工过程。品景过程让学生讨论,在讨论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偏差,比如:对细节理解的不够,对色调把握的不好等,教师要及时的引导,让学生归纳出共同点,即——清净、悲凉。

《故都的秋》教案|《故都的秋》教学设计说明 |评课稿

http://m.tlutl.com/gaozhongzuowen/30310/

推荐访问:《荷塘月色》教案 故都的秋教材分析 《故都的秋》原文 郁达夫故都的秋教案 故都的秋教学目标 故都的秋板书设计 故都的秋获奖教案 故都的秋说课稿优秀 故都的秋公开课教案 故都的秋一等奖教案 《登高》教学设计 故都的秋优秀教学设计 故都的秋教材答案 高中故都的秋教案 《故都的秋》听课记录 《故都的秋》评课稿 故都的秋优质课教案 故都的秋教学视频 故都的秋学情分析 故都的秋教案教学设计 故都的秋听课点评 故都的秋讲课视频 故都的秋中的故都是指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一等奖

高中日记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荷塘月色》朱自清】《荷塘月色》说课教案 |评课稿 下一篇:原电池|《原电池》说课稿 |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