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三语文目录】人教版必修三语文教案:《寡人之于国也》互动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

2009-06-22 高一作文 阅读:





【教学目标】
1.了解孟子所提倡的“仁政”思想,把握孟子的论辩艺术及其“好辩”“善辩”的主客观原因。
2.掌握“凶、察、兵、直、数”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意思,了解“于、之”两个虚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用法。
3.了解“或……或……”“直……耳”“是……也”“是何异于……”等几个句式的特点,辨析它们和现代汉语的不同特点。
【教学重点】
1.结合本文学习,联系历史资料,了解孟子思想对当时及后世的影响。
2.理解“以五十步笑百步”这一比喻的内涵。
【教学难点】
领会孟子辩词的思想性、逻辑性。
【教学时数】
3教时
一、激趣导入
[互动设计1] 视频播放《五十步笑百步》
千秋亚圣-孟子:他是继孔子后又一个儒学大师,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儒学思想,形成了自己的儒学理论——主张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提出“性善”论。被尊为“亚圣”,和孔子一起合称“孔孟”。
孟子的仁政思想:
1.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2.邦国的主权在民:应由百姓决定立谁为君
3.用人以民意为准:选拔、杀掉某些人,应以国人的意见为出发点,不能只听大臣、大夫之言
4.国君应以保民为职分:不扰民、与民同乐
5.施仁政应使百姓安居乐业
6.反对不义的战争: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二、整体感知
[互动设计2] 背景介绍
《寡人之于国也》选自《孟子•梁惠王》,是该篇上部分的第三章。
“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韩非子•五蠹》)孟子所处的战国中期,“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刘向《战国策序》)。各国诸侯争城夺池,角逐武力,蚕食鲸吞,征战不断;人民徭役繁重,水深火热,朝不保夕;社会混乱,礼制崩坏,世风倾颓,剧烈动荡。权势与暴力被推崇,霸道被视为天道,攻伐凌侵被视作合理,由大国以“力”统一天下的态势已初步形成。
公元前361年,魏惠王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此后,魏又称梁,魏惠王又称梁惠王。在梁惠王中晚期,由于魏国在几次重大战役中惨遭失败,失去了昔日的强盛。公元前334年,梁惠王“卑词厚币以招贤者”,为振兴魏国聚集人才。孟子被“招贤”应邀来到魏国。梁惠王对孟子说:“寡人不佞,兵三折于外,太子虏,上将死,国以空虚,以羞先君宗庙社稷,寡人甚丑之。叟不远千里,辱幸至弊邑之廷,将何以利吾国?”孟子则以“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对答,指出专言求利的严重危害性和躬行仁义的重要意义。二人另一次会面是在禽兽嬉游的池沼边上。梁惠王得意地问孟子:“贤者亦乐此乎?”孟子以“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对答,并通过历史事实的对比,证明了贤者“偕乐”与不贤者“独乐”有截然不同的结束:文王关爱百姓,百姓爱戴他,因而文王能享其乐,夏桀不恤百姓,百姓怨恨他,因而夏桀不能保其乐。正是在接触、交谈的过程中,孟子与梁惠王彼此有了进一步了解,于是有了《寡人之于国也》这么一次传诵千古的政事问答。

【人教版必修三语文目录】人教版必修三语文教案:《寡人之于国也》互动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

http://m.tlutl.com/gaozhongzuowen/12798/

推荐访问: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劝学 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五文言文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离骚 必修五语文文言文重点 人教版必修二语文默写 必修一语文文言文重点 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课 语文必修三默写重点 语文必修三劝学原文 劝学高中课文 劝学是必修几 语文必修五默写重点 第一必修劝学 高中必修三劝学原文 高中必修三语文琵琶行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电子书 师说是高中必修几 语文必修三必背古诗词 劝学荀子翻译高中节选 必修三劝学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必修三必背篇目 必修三英语reading 高一人教版语文必修四 高中语文必修1

高一作文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人教版必修三语文目录|人教版必修三语文教案:《劝学》(人教版高一必修) 下一篇:人教版必修三语文目录_人教版必修三语文教案:劝学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