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三语文目录|人教版必修三语文教案:蜀道难(教师中心稿)

2009-06-22 高一作文 阅读:




邓浩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章法、气象、基调;
2.思想教育目标:了解李白的放达;
3.能力培养目标:结合诗歌内容进行的诵读要求。
教学重点:散文化诗句欣赏。
教学难点:诗歌内容的鉴赏。
教学类型:鉴赏课。
电教或实物展示手段:推荐《全唐诗》光碟和《大唐诗录》光碟,并请学生介绍自己有否类似电子产品。
教学过程与步骤:
学生读诗(至少3遍)
鉴赏要点
清代诗评家沈德潜曾这样评论这首诗:“笔阵纵横,如虬飞蠖动,起雷霆于指顾之间。”(《唐诗别裁》)这段话既形象而又概括,涵盖的内容很多,但主要是指章法灵活、气象宏伟而言。兹分述如下:
先说章法。
诗人创造性地继承了古代民歌中常见的复沓形式(又称反复),主旨句凡三见:开头、中间、结尾各出现一次。这并非简单的重复,因为它每出现一次都给读者带来新的启示,由此自然形成了以主旨句贯穿始终、内容层层深入的格局,使人产生一叹之不足而至于再,再叹之不足而至于三的感受。这样的章法可称灵活巧妙,也就是沈德潜说的“笔阵纵横,如虬飞蠖动”。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主旨句的每一次出现,或前或后总有一个提示内容的“副句”伴随着它,跟回旋曲的主部之后还有一个副部颇有几分相似。具体地说,诗的开头是副句在前,主旨句在后。副句“噫吁嘻!危乎高哉”写诗人仰望蜀道时发出的感叹,突出地表现了蜀道的高不可测,正是为下文写太白鸟道、天梯石栈、高标回日、扪井历参等张本。诗的中间则是主旨句在前,副句在后。副句“使人听此凋朱颜”颇有“谈虎色变”之叹,意在说明蜀道是“畏途”,不可轻易前往;此句有钩连前、后两层内容的作用,前一层说蜀道凄凉万状,后一层说蜀道极其险恶——这些都是旅游者心理上难以承受的。结尾也是主旨句在前,副句在后。副句“侧身西望长咨嗟”既形象地概括了上文说的剑阁形势之险和蜀中战祸之烈,又跟开篇“噫吁嘻!危乎高哉”一句相照应,更显得意味深长,以此结束全诗,可以使读者兴无穷之叹,将“蜀道之难”的全部内容概括无余。
主旨句的重复出现及其副句的变化,不仅在诗的结构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对全诗的基调的形成影响也很大,但这一点要放到后面去讲。
再说气象。
读这首诗,如从画廊经过一般,一幅幅动人的画面接连不断地出现在你的眼前,它们那阔大的意境,那逼人的气势,使你怵目惊心,叹为观止。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在诗人的想象中,他仿佛将秦蜀之间重山叠岭千里不绝的图景一望无余。如此雄奇的地貌,真是罕有其匹啊!

人教版必修三语文目录|人教版必修三语文教案:蜀道难(教师中心稿)

http://m.tlutl.com/gaozhongzuowen/12742/

推荐访问:语文必修3过秦论教案 高中语文师说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 语文必修一教案 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教案 初中语文三峡教案 高中数学必修一备课 小学语文课文题目 小学语文课评课范文 高一语文必修三蜀道难原文 高中语文必修三蜀道难原文 高中语文过秦论翻译 高中语文必修三过秦论 过秦论高中课文 过秦论原文及翻译 过秦论教案设计 过秦论优秀教案 语文必修3过秦论教材 高中过秦论翻译全文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语文必修三过秦论原文 语文必修3过秦论第三题 过秦论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课文过秦论原文 语文必修3过秦论重点词

高一作文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人教版必修三语文目录】人教版必修三语文教案:蜀道难(教师中心稿) 下一篇:【人教版必修三语文目录】人教版必修三语文教案:琵琶行教学设计(张金波)(人教版高二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