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联的写法|挽联写法

2009-02-16 随笔 阅读:

挽联,也叫哀挽联,或者是为纪念死者而作,或者是为自己而作(自挽)。
  挽联产生于北宋,据《两般秋雨盦随笔·卷六·挽联》:

  挽联不知起于何时,古但有挽词而已。即或有脍炙二句者,亦其项腹联耳。《石林燕话》载:“韩康公得解,过省殿试,皆第三人,后为相四迁,皆在熙宁中。苏子容挽云:‘三登庆历三人第,四入熙宁四辅中。’”此则的是挽联之体矣。

  熙宁(1068-1077)是宋神宗国号,按此说法,苏颂(子容)挽韩绛(康公)联,应是最早的,时间为韩绛卒年1088年。作为联史资料,此联意义重大;但以此当成作挽联的样板,却有若干欠缺之处。
  作挽联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宜颂扬
  
人死以后,别人追忆他的功勋德业、学问建树、处世为人,是很自然的事。因此,挽联宜颂扬其人。它和现今的悼词不同,悼词篇幅较长,文字较多,在肯定成就的前提下,可以(一般不言)提及死者的缺憾,而挽联仅寥寥数语,要想来个“三七开”、“二八开”,是无论如何也说不清楚的。因此,一般挽联只论功德。如:

  旗扬滇省,军震川疆,听叱咤一声,洗清帝制腥膻,风起云飞酬壮志
  身寄外邦,心怀祖国,该临终遗电,试问同胞痛哭,泪枯血竭为何人

  这是挽蔡锷联,以其一生和临终的典型事例,塑造了一个近代民主革命家和爱国者的崇高形象。又如:

  著书以仲长统自期,炎炎菿言,骇小儒之耳目
  革命继顾宁人而起,烈烈正气,振大汉之声威

  这是挽章炳麟联,分别赞扬了他在著书中的学问建树,在革命中的刚烈精神。

  如果说亲友、师生、官兵、上下级之间的赞扬,容易理解,也顺理成章的话,那么,作为敌对势力间,若能客观地评价对方,则需要有大气度、大胸怀的。清康熙帝这位有作为的政治家在这方面也才识过人。众所周知,清军入关、扫平江南后,郑成功据厦门、金门两岛抗清,甚至攻打过南京。1661年,郑成功率12万余人收复了被荷兰占领达38年之久的台湾,继续抗清,次年病逝台湾。康熙制联挽之:

  四镇多贰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
  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

  联中,不但肯定了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历史功绩,而且对他抗清之举予以理解,这对那些明代遗臣也起了安抚作用。

  2.用哀语
  
挽联与贺寿、题赠联不同,也与祠庙联不同,虽须赞颂,但必用哀语,否则,何言之“挽”?

  恩泽四海
  功高九天  (挽伟人)

  医德高尚众口颂
  药方神灵百疾除  (挽名医)

挽联的写法|挽联写法

http://m.tlutl.com/chuzhongzuowen/2525/

推荐访问:花圈挽联的写法图片 老人去世花圈挽联写法 花圈挽联怎么写范本 农村花圈挽联普通写法 悼念母亲花圈挽联写法 花圈挽联称呼大全亲属 挽联格式写法大全 亲戚分类挽联的写法 各种亲戚挽联的写法 花圈挽联的写法范例 悼念老人花圈挽联图片 夫妻挽联的写法 母亲花圈挽联怎么写 葬礼花圈挽联写法 花圈挽联怎么写称呼 挽联写法与称呼 农村亲戚花圈挽联写法 挽联怎么写挽联大全 花圈挽联写法百度文库 挽联落款格式大全 悼念老人花圈挽联范例 亲属关系称谓表挽联写法 晚辈花圈挽联的写法 送花圈挽联怎么写图

随笔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余秋雨山居笔记_余秋雨《山居笔记》读后感 下一篇:【一年级数学上册练习题】小学语文一年级试卷:《要下雨了》教学设计之九